楊如鬆初聽這名字的人一定認為是個男孩,可真真切切的是一女孩。
如鬆從小就知道自己與眾不同,剛出生就被父母遺棄,被撿垃圾的老夫婦收養,從小和他們相依為命,爺爺奶奶也夠可憐的幾個孩子都沒能養大成人,唯一幸存的孩子也在抗戰時期被日機轟炸去世。
爺爺奶奶以撿垃圾為生,沒有額外收入,所以日子過的分外艱巨,日子雖艱苦,爺爺奶奶也省吃儉用讓如鬆上學讀書,如鬆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從小到大受過同學多少嘲笑已記不清了,心中雖有委屈但從不說出來,不讓爺爺奶奶擔心,自己一個人默默忍受,每天放學後都學校垃圾廠撿垃圾,貼補家用。
小學還沒畢業奶奶就病逝了,從此便隻有爺爺和她相依為命,雖然偶爾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但更多的時候是感激,感謝爺爺奶奶的收養,若不是爺爺奶奶恐怕自己早已不在人世,然而如鬆的感激沒換來上天的垂憐,初二的時候爺爺也去世了,爺爺去世的時候如鬆正在上課,放學回到堆滿垃圾的房間時發現爺爺也去了,如鬆哭的歇斯底裏,為爺爺奶奶也為了自己
次日到學校,當著老師同學的麵跪下,請求同學們為自己捐款,讓爺爺好好安葬,並請求老師為她申請一間房間,老師提出讓如鬆免費住宿舍但如鬆拒絕了,住的地方免費,但吃的不會免費這一點如鬆還是知道的,老師最終幫如鬆爭取到一儲物間。
每天放學如鬆都提著她的大袋子奔走於學校的各個角落撿瓶子廢紙,這些東西對別人來說是垃圾,但卻是養活自己的主要經濟來源。
雖然同學們對如鬆的遭遇感到同情,但畢竟的孩子,同情過後依然嘲笑著如鬆還給如鬆取了個外號“垃圾妹”如鬆也不跟他們計較,仍然每天撿著垃圾。
轉眼快到了畢業的季節,老師們都談論著各個幫的學生,當說到如鬆時都一致搖頭,可惜了這孩子,天天撿垃圾學習還那麼好,我就納悶了她是怎麼學的?她吃的最多的就是醬油泡飯,這幾年居然還熬過來了,還真對得起她的名字如鬆,佩服佩服啊。
如鬆總成績全市排名第一,雖然本校之前也曾出現過第一,但人家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一心隻讀聖賢書,所以一時間如鬆成為了焦點,如鬆的班主任樂此不疲地向大家介紹教學經驗,已然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在得知自己被全市排名重點高中錄取後,如鬆並沒有多大喜悅,找到班主任,請求班主任幫她參軍,幫主任看著如鬆,半天回不過神來,等消化了這消息後伸手摸摸如鬆他額頭,沒發燒呀,你在胡說什麼呢?別人求都求不來呢你到好到手的還不要,如鬆此時也激動的對老班說;老師,您知道嗎?這幾年我過的有多苦多累多委屈這幾年我就沒吃過一頓飽飯,天天吃醬油泡飯我吃夠了我看到醬油就想吐可沒辦法我每天撿的垃圾不多,不敢吃菜,每天放學就趁著天還亮撿垃圾,天黑後才寫作業複習功課,這種日子我過夠了,都是祖國的花朵為什麼我就要被如此摧殘?部隊雖然艱苦但至少能吃飽,老師我求求你了你幫幫我吧,說完後如鬆早已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經過班主任的幫助,如鬆如願去了部隊,終於不用擔心挨餓了,這一年17歲
------題外話------
小時候見過很多防空洞,聽老一輩的說是躲避轟炸的,老一輩的每天都飽受著轟炸機的摧殘,我八竿子打的著的親戚就是被炸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