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黃河祭祀(1 / 3)

春去冬來、花開花落。婁山山巔一個俊美的少年目視著山下的一個小山村。回憶著昔日的往事!

婁山村的小路上。一名美若天仙的女子手牽著一個孩子向村外走去,孩子一蹦一跳活潑可愛女子一臉微笑:“陽燚、等下見到奶奶知道叫什麼嗎?”陽燚一副正經模樣:“媽媽、真笨!見了奶奶不喊奶奶、難道還叫外婆嗎?”紅蓮開心的笑道:“陽燚、真乖!來媽媽抱著你好嗎?”陽燚攬住紅蓮的脖子:“媽媽、你抱著我不累嗎?我要自己走、好嗎?”說完在紅蓮臉上親了一口。紅蓮順勢抱起陽燚一臉微笑:“媽媽、不累!”說完在兒子臉上親了一口。

鄉村的小路上。回蕩著母子歡快的笑聲!

婁山山巔。少年清楚的看著鄉村小路上的一切,淚水不知不覺在眼角流下!“想家了麼?”少年急忙回頭:“師傅!我還能回家嗎?”“能!隻要你想回家沒有人會阻止你!”少年看著師傅轉身而去站在原處幻想著,當母親和紅蓮看到自己會是怎樣的情形?

“黃河大祭、迫在眉睫!今年獻給黃河龍王的金童玉女、可有人選?”齊紅岩跪在大祭司麵前:“回祭主、今年的金童乃是齊老三家的陽燚、玉女乃是黃海天家的黃靈兒!”“選為金童、玉女的家人要安撫好!”“回祭主、今年大祭所有的捐獻都歸金童、玉女家人所有!”“今年大祭、關係著黃河兩岸百姓的生死存亡不得有半點差錯!你現在就把金童玉女請到‘清心居’齋戒!”齊紅岩起身:“是!”說完躬身退出。

大祭司、具有神秘特質使他們在社會中有了另一層重要性,那就是加強宗教的影響力。在古人看來,宗教是獲得超凡能力和滿足基本需求的途徑,也是控製社會運行的一道程序,它催生了等級製度,確保了文化傳承。因此,無論是在實用的社會職能還是神秘的宗教層次,祭司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黃河,又稱‘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全長約5464公裏,流域麵積約79.5萬平方公裏。是中國第二大河流,世界第五大河流。它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九個省,最後流入渤海。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黃河祭祀。中國遠古時期,人類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加上人們受其本身認知能力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限製,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及現象懷有恐懼與敬畏意識,萬物有靈的觀念,使得自然崇拜在原始宗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豐富的內容,這其中包括對宇宙萬物,諸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的崇拜,還包括對人類自身的崇拜。

人類依靠著大自然的養育得以生存,但又對自然界中諸多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以及突如其來的災難,感到異常恐懼,於是人類將它們幻化成是由各種各樣的神靈在掌握並控製著這所有的一切的,並對這些神靈進行虔誠地膜拜與祭祀,期望得到它們的保佑與庇護,古老的神話也由此產生。在豐富多彩的自然崇拜中,河流崇拜占據著重要地位。

黃河是哺育炎黃子孫和中華文明的搖籃,人們依賴著它生存和發展,並創造出了光輝而燦爛的黃河文化。但曆史上它不定期的泛濫與改道,也給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人們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黃河經曆了五次大的遷徙,每一次遷徙、改道都是一場殘酷的“屠殺”。受原始宗教觀念的影響,人們認為黃河的風平浪靜或是反複無常是由一位神靈掌控著,人們感恩於它給人們所帶來的恩惠,對於它的暴虐又感到無助和無奈,於是在這種感恩與恐懼的雙重情懷下產生了原始的黃河河神崇拜。

古代中國人對黃河河神的崇拜與祭祀,自殷商開始,曆經千年,河神由最初的自然神,發展成為一個人格化、社會化、世俗化的神,到明清時期又演變成為人類英雄式的河神。任何宗教信仰形式都是與社會密切相關的,都具有社會屬性。古代中國對黃河河神的崇拜亦是如此,河神的發展演變過程就說明了這一點,它適應社會的需求而產生,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擁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及多彩的神話傳說。古代中國對河神的崇拜折射出的中國人神靈信仰的特征也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