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七月份,又是一個平凡的清晨,晨霧散去,吳老頭家的炊煙準時升起,煙霧從他家的房頂上漫入林中。小木門吱啞一聲被推開,幾隻雞爭先從裏麵跑出來。有兩隻雞踩了對方的腳,仰脖張翅膀準備來一場晨架。吳老頭及時出現往空中撒了一把稻穀平息了這一場戰鬥。
剛升上初中的吳彬從山上挑了一擔水經過吳老頭家,吳老頭叫住他,返回屋裏取了兩個雞蛋放在他左右兩邊的口袋。吳彬很平靜的道了謝,挑著水徑自走到吳老頭家,把水倒在他家水缸裏,又返回去重新打水。吳老頭繼續喂他的雞。
太陽在前方低矮的山頭探出了腦袋,村裏的孩子紛紛拎著個裝滿了衣服的桶來到了吳老頭家門口。他家門口有條小河,是村裏農田用水的重要保障。因為地處村子的中心,大家便在他在門前為這條小條建了個小碼頭方便大家洗衣服。村裏的人每天早晨都到他家門口來洗衣服。吳老頭還特意自費建了個洗衣台,供孩子們刷衣服,大人們換下的泥衣泥褲不用刷子刷是洗不幹淨的。吳老頭最享受的就是每到放假時間,孩子們來他家門口洗衣服,那熱鬧的場景給了孤身一人的吳老頭很大的心理安慰。他上過幾年學,參加過抗美援朝,雖然隻是在行進的路上並沒有真正進入過戰場。也正是這場戰爭讓他錯過了和生病妻子的最後一麵。後來他退伍回到家裏務農,唯一的兒子又在幫人蓋房的時候被一塊突然掉落的磚頭砸中,當場死亡。吳老頭從此就成了孤家寡人,他再沒想過娶媳婦這檔事。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他家裏的牆壁上有一張當年部隊的合影,這吸引了很多的孩子來聽他講故事,他成了這個村子裏孩子們的英雄。再加上他家裏總有一些不易尋見的書籍,這又吸引了一批求知欲強烈的孩子來找他借書。吳彬、曉欣、嘉麗就是他的常客。
如往常一樣,上小學三年級的吳曉欣約了好友吳嘉麗一起洗衣服,倆人先是互相把各自桶裏的衣服拿出來數了,嘉麗比曉欣多出三件,曉欣眼尖快速的從衣服堆裏挑出了嘉麗的校服褲子。“嘉麗我幫你洗褲子,多出的兩件你自己洗,它們也不大,這樣我們差不多能同一時間洗完”吳彬挑水經過,曉欣歡快地叫了聲“哥哥”。吳彬放下水桶,向她走過來,他看到了洗衣台的衣物,嘉麗拿出來的衣物中有她媽媽的內衣內褲,他皺起了眉頭,用手指了指她媽媽的內衣內褲,低頭小聲對嘉麗說“下次讓你媽媽自己洗這些衣服”。說完轉過頭對曉欣說“星期一我們一起去上學,我可以騎自行車載你”。曉欣用手指了指嘉麗說“我要和嘉麗一起走,你的自行車搭不了兩個人”。吳彬嗯了一聲就挑起水走了。
嘉麗趁曉欣說話的當口,加快速度的刷洗衣服,紮在後邊的頭發散在臉上,她用手給拂到耳後根,臉上便沾了些泡沫。曉欣剛好看到這一幕,她便在衣服上裝了一手的泡沫,往她那邊吹了過去,倆人就這樣鬧了好大一會,頭發也被沾上的泡沫打濕了。吳老頭放出來的雞吃飽了食也踱步到她們這邊來看她們洗衣服,他自己在屋裏燙一大早摘來的豆角,豆角上麵沾了新鮮的泥土回來。在鍋裏一燙全沉到了鍋底,吳老頭每次用鏟子翻動的時候都能明顯的感覺到泥土和鐵鍋的摩擦聲。每到這個時候,他總能想起兒子小的時候他們一起玩過家家用碗炒泥土的歡樂時光。豆角煮熟的味道喚回了他的回憶,他把鍋裏的豆角撈出來倒在自己編織的蘿框裏。把它們拎到門前的曬穀場進行晾曬,通常他都是把所有的豆角都燙熟一股腦甩放在穀場,今天也不例外,他一趟一趟的往穀場甩放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