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聞聽此話,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一旁的張柬之和狄仁傑瞬間就看傻眼了,在他們的記憶中,皇後可是很少掉眼淚,或者是從來都沒有掉過眼淚,而今竟然因為杜荷一句話,眼淚就撲簌簌的掉了下來,這讓他們二人有些震驚。
杜荷替她擦掉了眼淚,武媚娘拉著他的手激動的說道:“你要知道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啊,當初李世民不管不顧的將你趕往了渤海,我知道那是他害怕你攛掇李氏江山,所以防備著你,而今我做了皇後,執掌大唐上下,我之所以要攛掇大唐國號,建國為大周,也是為了你,這次如果不是我對外宣布要改國號為大周的話,你會來嗎?”
杜荷聞聽此話,內心裏那是非常的激動,是的武媚娘說的沒錯,當初李世民完全可以摒棄長孫無忌的建議,將自己留在長安的,可是李世民還是將自己遣往渤海了,杜荷對此是心知肚明,他也知道李世民在防備著他,可是,武媚娘篡改大唐國號為大周竟然是為了自己,這,這讓杜荷有些說不出話來。
武媚娘繼續說道:“回來吧,我將皇位給你留著。”
杜荷歎了一口氣說道:“我現在已經老了,要這天下江山有什麼用,如果可以的話,我到希望你能跟著我,去渤海享受下人生最後的時光。”
武媚娘依偎在的杜荷的懷裏,前麵空曠地上,塵土飛揚,塵土飛揚中,武三思和薛剛已經打鬥完畢,兩人攜手向杜荷和武媚娘走了過來,杜荷看著兩人彼此惺惺相惜的樣子,當即心滿意足。
大唐670年八月改國號為弘道元年,李唐高宗李治第四個兒子李顯登基為帝,李顯登基為帝之後,原本想冊封杜荷,但是杜荷已經對官職失去了興趣,因此,李顯沒辦法之下,冊封杜荷幾個兒子為王,駐守大唐各地,緊接著有冊封,秦夢,秦漢,尉遲安,程忠,房治等等為王,這也是大唐有史以來冊封王位最多的一次,當然也是最後一次。
670年九月,杜荷在一個清晨領著羅通和一個年邁的婦人,在渭水搭船向著渤海而去,杜荷站在船頭看著兩岸的風景大聲說道:“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戎幽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已滅,鬢也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渤海,身老他鄉。”
八百裏秦川,連綿不絕,杜荷忽然想起他第一次來到長安時候的情景,那一次險象環生,如果不是那個杜荷遇刺昏迷,恐怕曆史的軌跡不會改變,杜荷依舊會娶清河公主,而他也終將會被長孫無忌害死,可是,人生總有那麼多的意外,偏偏自己魂穿杜荷的身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在這個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地方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曆史到底會怎麼樣評價自己,杜荷一點也不關心,他關心的是他的子孫後代,關心的是普天下的百姓,當然最關心的就是自己這些紅顏知己,人這一生不管活在哪裏,都是過日子,而毫無疑問,兩世為人的杜荷,很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要做的是什麼。
從貞觀三年一直到現在,杜荷在財富上已經是這大唐的首富,白糖的生意,白酒的聲音,以及在大唐各地建造的酒樓等等,生意都好的不行,就連現在已經出世的李太白也高唱讚歌,讚揚著百裏飄香的酒和飄香樓的飯菜,杜荷其實在之前的話,很想見一見這些大唐的詩人們,不過這些詩人們大多都是在遊曆山川的路上,蹤跡難尋,因此杜荷也就沒再去過多尋找他們。
不過杜荷沒去找他們,誰知道這些詩人們卻在某一天齊齊去往渤海尋找杜荷,不過可惜的就是杜荷去了長安,但是這些詩人們並沒有放棄,依舊待在渤海等待著杜荷的歸來。待杜荷歸來以後,杜荷與李太白,杜甫,等等大唐最出名的詩人們,在飄香樓進行了大唐最為瘋狂的一次詩詞會,而這次的詩會,也讓後世所有的文人向往,甚至與在後世人們已經將這裏當作一次次懷古傷今的最佳去處,當然這些都是之後的事情了。
王府裏,杜荷與長樂,蓮蓉,小凹子,銘兒,奉株,武媚娘坐在一起,談笑說著以前的故事,一旁的侍女們,緩緩的吟唱著:“背靠著背,坐在地毯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