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稍稍明,杜荷就從溫暖的被窩裏鑽了出來,奉珠揉搓著睡眼惺忪的說:“夫君起這麼大早是幹什麼去啊。”
杜荷捏著她的小臉說:“還能幹什麼去,前幾日讓工匠們製作的火爐,如今應該差不多好了吧,所以,過去看看,要是今天弄好了,這大冷的冬天,我們就不用燃燒那種火盆了,在房間裏,也就再也不用穿這麼厚,蜷縮在被窩了。”
老二來金早早的就在院子裏等待著杜荷,兩人各自舞槍弄棒的耍了一遍後,向著鄰家小院子走了去。
那劉鐵匠一瞧駙馬爺來了,趕緊停下手中的夥計說:“駙馬爺,如今按照你的草圖,所做的物件已經就要好了,你看看哪裏有什麼差錯,”
杜荷信手拿起煙筒看了看說:“這怎麼用的是銅製煙筒呢?”
劉鐵匠緩緩解釋說:“駙馬爺,非是小人們要用這銅來打造煙筒,而是駙馬爺說的鐵製筒,目前我們這些人多做不出來,再說了鐵塊燒了很久一點反應也沒有,並不如這銅塊,幾個時辰就能融化成水,製作煙筒起來也比較容易。”
杜荷點了點頭想到,如今大唐的煉鐵技術比較困難,而銅的熔點為1083℃,煉塊狀鐵要求的溫度為1000℃左右,生鐵的溶點為1146℃。熟練地掌握煉銅技術和進一步改進鼓風技術,獲得生鐵熔鑄的高溫是很難達到的。
而如今大唐,采取的最早的鐵鋼工藝流程是:先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礦石冶煉成呈海綿狀的固體塊,待爐子冷後取出,叫塊煉鐵。塊煉鐵含碳量低,質地軟,雜質多,是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再用塊煉鐵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熱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後經過鍛打,除掉雜質又滲進碳,從而得到鐵。
杜荷沉思許久,想到這樣的說法,早在高中時期,老師就主要講過古代人煉鐵的技術,而當時閆主任也挺佩服古人的智慧,因此想清楚這一切後。
杜荷緩緩說道:“劉鐵匠,既然銅製煙筒好製作,就先用銅製煙筒吧,過一些時間,我將煉製鐵塊的技術告訴你,你到時候就負責煉鐵吧,當然官府這邊我會一一打點的,這種事情官府知道了也不好,不然以為我們製作兵器要謀反呢?”
劉鐵匠哈哈笑道說:“您是貴人駙馬爺,怎麼會謀反呢?不過官府哪裏還是需要備案的,不然也不好向人家解釋。”
杜荷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其他火爐的東西,泥土燒製的圓柱形火爐,已經被四四方方的裝飾起來,下麵單獨留了一個出風口,當然這個出風口,也可以將燒盡的煤渣取出來。
看完這一切之後,杜荷滿意的點了點頭,順便賞賜了六個人一人一百紋銀,又叮囑他們繼續努力,過幾天就去梁洲府封地,建造煉鐵爐的事情,如果這件事情做好了,那麼對於大唐來說也是一件進步,對於提高如今百姓的生產力,將是一件大事情。想清楚這些杜荷逐漸的焦慮起來,因為他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可以將其做出來。算了暫且不管這些了,先將煤爐裝好了再說。
煤爐是弄好了,但是蜂窩煤的製作過程還是比較麻煩的,杜荷當下有仔細的詢問了,蜂窩煤製作的到底如何?
現在這個第一時間得到的這些煤塊,成色不夠好,並不是如後世那樣閃光發亮的無煙煤,所以,必須要將這些煤塊製作成蜂窩煤很有難度,而蜂窩煤的製作,必須有粘性比較大的土,還要一個圓形的槽口等等,這些東西,大抵出生在農村的朋友們,都見過蜂窩煤的樣子吧,就那種中間有許多孔的。
耽擱了許久的時間,工人才小心翼翼的將第一批蜂窩煤研製出來了,等稍微晾曬之後,才能使用,不然有點濕的情況下,難以點燃,等做完這一切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十分。
製作這蜂窩煤,可話花費了工匠們一番心血,就連杜荷也是在這裏待了許久的時間,一邊做,一邊說,光是廢棄的煤塊也不知道用了多少,不是粘性不夠,要不就是煤塊不成型,好不容易最後這一次實驗成功,望著那堆堆煤球,杜荷心裏不知道有多麼感慨,也在這瞬間明白,盡管你掌握了一些東西製作的方法,但是,真的讓你去做的時候,你才明白,什麼事情都不是這樣容易的。
回到府上,老二指揮著下人,將煤爐所需要的一切,都放在了院子裏,杜荷轉了一圈自己的房子,這個二層樓的窗戶,都是用一些低劣的粗紙粘上去的,因為大唐如今人們普遍都是這樣用麻紙一糊,另外一些有錢的人家選擇的都是,用上好的江南錦繡布置的窗戶,杜荷如今一樓的窗戶,就是用高於麻紙的紙張糊的窗戶,另外窗戶後麵精巧的設置了一些窗簾。
杜荷圍著房間轉了一圈,自己的房間在二樓,而幾個夫人,諸如長樂,雪雁,來玉,蓉兒,奉珠,姿嵐等六人都住在一樓,而杜荷以前安排的也是六個房間,如今房間也已經住滿了,就剩下二樓杜荷那個大大的書房,以及那個寬闊的臥室。
杜荷打算將煤爐安裝在客廳裏,這樣一樓整個房間,都會有一些溫度的,想清楚了這一切,杜荷立即讓下人開始準備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