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初為人父 不勝欣喜(2 / 2)

太子李承乾謀反在即,魏王李泰此時待在魏王府正與王府官舍鄭源待在書房裏,不知密謀什麼。

魏王李泰緊緊盯著線人,從東宮太子府傳來的消息,上麵清楚的寫著:“太子將於陛下禦駕親征之際,謀反。”

李泰翻來覆去的有些竊喜,有些震驚,竊喜的是太子一旦失敗,那麼自己就有了繼承大統的機會,而震驚的則是一旦太子成功,那麼太子將奪得皇帝之位,自己下場應該很慘。

一直以來,他與太子李承乾,雖說一母同胎,說的好聽的那就是親兄弟,可是太子壓根就沒有瞧得起自己,尤其是李承乾被冊封為東宮之後,再也沒有睜眼瞧過他。

這讓他內心裏那點嫉惡如仇的小心思,徹底點燃,都是皇子皇孫,憑什麼你就可以入住東宮,而我就不行呢?

太子作風不雅,生活奢靡,而他則小心翼翼的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管是建立文學館,還是自己邀請眾人參與《括地誌》的修撰,都得到父皇的青睞,為此父皇在自己成年之際,並沒有按照慣例,讓自己去封地。

由於父皇的寵愛,自己可以不去封地上任,可朝中大臣卻不這樣想,尤其是那個固執偏執的魏征老二,總是那這件事情說來說去,不勝其煩。

李泰想了一會兒後,說道:“眼下,太子李承乾,竟然要趁父皇禦駕親征之際,謀反,你說說我們該怎麼辦?”

鄭源思慮片刻之後說道:“或許,魏王你的機會到了。”

李泰緊皺眉頭,嘴角上揚,輕輕一笑說道:“對於本王來說,一直奉承的就是盡力討好父皇,和除太子之外的兄弟姐妹們打好關係,這一次太子李承乾,竟然如此著急謀反,這讓本王實在想不通。”

鄭源繼續說道:“這沒有什麼想不通的,自從駙馬杜荷闖入東宮,義救渤海國公主之後,陛下對太子的寵愛就已經沒有了,所以魏王如今打可什麼都不做,如果這次太子李承乾謀反失敗,那麼魏王你的機會不就來了。”

李泰沉默了一會兒,又說道:“我們什麼也不做,也不怎麼合適,最起碼我們要給他推波助瀾,幫他一幫。”

鄭源一愣這魏王是傻了嗎?怎麼還要幫助太子謀反呢?於是他著急說道:“魏王且不可幫助太子李承乾啊。”

李泰哈哈大笑,說道:“鄭舍人,你多慮了,本王的意思是,我們要將這件事情鬧大,你迅速召集本王府中家將,到了那一日,我們就渾水摸魚,在中間摻和一下,總可以吧。”

鄭源想到,原來魏王的意思是這樣的,嚇了他一跳,不過這樣也好,太子肯定不會成功的,畢竟皇宮中禁軍本事不是吹噓出來的。

魏王李泰與鄭源說了許久,兩人不停的商議著該如何太子李承乾謀反的那一天,給他施加些壓力,製造些麻煩。

東宮太子府,李承乾此刻是徹夜難眠,一想到父皇李世民就要禦駕親征,那麼距離自己謀反的日子,就近了一點,這日子越近為什麼自己的心裏就越擔心呢?

想起父皇李世民平日裏對待自己的態度,他就氣不打一處來,那個魏王李泰,父皇憑什麼對他那樣好,就因為青雀他擅長文學書法嗎?

要知道自己才是這大唐國的太子,你們這些皇子皇孫那都是要去封地駐守的,可是父皇竟然糊塗的將青雀留在了長安,難道他不知道青雀一直對東宮懷有鬼心嗎?

因此對於李世民他隻有恨,這種恨一旦延伸,就便成了六親不認,不過他還是非常愧疚,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麵對自己的母後,長孫皇後。

母後是一個慈祥的人,尤其是對自己,那沒得說,一想起母後,李承乾謀反的想法,就有些減弱,他不想讓母後看他已經到了如今這樣的地步,他不想讓母後為自己傷心。

這幾天,李承乾想了很多,很多,而每一個這樣徹夜難眠的晚上,能體貼自己,關心自己的,隻有稱心。

為什麼自己對稱心竟然如此戀戀不舍呢?他自己也不明白,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對於那些塗抹胭脂水粉的女人,不在感興趣,而對稱心則是充滿了熱情和激情。這樣的想法一直充斥著他的大腦,許久,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