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講這個故事,今天彈奏這首曲子都有他自己的用意,那就是感情的事情需要雙方情願,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不管是身為公主的長樂,還是平凡的自己。
杜荷娓娓道來這個故事的時候,孔穎達坐不住了,杜荷這是赤裸裸的挑戰儒家的地位,這怎麼能讓他做的住呢?
於是孔穎達站了起來說道:“杜荷,從古至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天經地理的事情,你這故事如果傳出去了,你說會有多少人青年男女,不顧父母之命,攜手出走的,這不是懷疑我儒家的先賢之理嗎?”
麵對孔穎達咄咄逼人的話,杜荷說道:“先生,學生並沒有任何懷疑儒家的學說,而且學生今日隻不過是做了首曲子而已,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而已,學生也並沒有說過婚姻是自己說了算的,如果有什麼地方惹怒了先生,學生在這裏向你道歉了。
杜荷想了想繼續說道:“不過學生也可以告訴你,感情的事情是強迫不來的,如果兩個人在一起甚至都沒見過,那麼如何保持一生恩愛呢?這對姑娘家不公平。況且感情的事情是,需要兩個人互相願意的,如果兩個人感情深厚,你就算是強硬的將他們分開,那麼也無濟於事,你就算分開了他們的身體也分開不了他們的心。”
杜荷說完這些話的時候,看了一眼長樂,雖然他知道李世民,肯定不會答應將長樂嫁給自己,但是他就是想旁敲側擊一番,自己與長樂僅僅經曆過一次患難,可就是這次患難,讓自己了解到了長樂的善良,當處於危難的時候,長樂還擔心著自己的傷。
如果說自己心裏,沒有一丁點長樂的影子,那麼說出去也是騙人的,可是長樂是公主,而且李世民已經親自下旨,將雪雁賜給了自己,這已經是天大的榮耀了,你說李世民會同意,讓兩個公主都嫁給杜荷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穎達氣的坐在原地不說話。一看這樣的情況李世民趕緊打圓場說道:“孔大人切莫和學生置氣,想來杜荷也隻是無心之言。”
杜如晦也不想看自己兒子受了委屈便開口說道:“孔兄,荷兒隻是在講這個故事而已,何必較真呢?”
孔穎達大吼說道:“從漢時期,我們老祖宗就講夫妻之綱,按照你說的兩人自願就好,這天下豈不亂了套了。”
杜荷笑了笑說道:“先生,學生隻是表達了個人的意思。並沒有說讓陛下就此頒布詔書讓天下就這樣做的,所以先生放心,學生不過說說而已。”
一頓飯,吃的不歡而散,孔穎達走了,杜如晦也走了,長孫皇後卻留下了杜荷。
李世民看著杜荷,不懷好意的笑著說:“賢侄,朕聽聞,你釀了一個名為百裏飄香的酒,不知什麼時候帶來讓朕品嚐品嚐啊。”
這個老不死的皇帝,我敢給你嚐嗎?我給你品嚐了,你二話不說賞個宮廷禦賜,我還賺個什麼錢呢?話是這樣想的,但是給杜荷十個膽子,杜荷也不敢這樣說。
於是他便說道:“陛下,莫急,小臣原本就打算這幾日給陛下送一些的。”
不等杜荷說完,李世民就開口,讓他明天就送些典藏過來,杜荷心裏在流血,典藏酒費時費力,一個月也出不來多少,明日送你兩壇行嗎?自然是不行的,皇帝怎能送兩壇呢?這一送還不得一大車才行。
杜荷走了,臨走時長樂說親自去送她,搞得長孫皇後和李世民換有點不適應,等兩人出去後,長孫皇後才對著李世民說道:“陛下,你看長樂好想對杜荷挺在意的。”
李世民一驚說:“觀音婢,這怎麼可能,你不是對我說,將長樂許配給你外甥衝兒的嗎?而且,雖說杜荷上次救了長樂,可是元宵節哪天,朕親自答應給杜荷和雪雁完婚的。”
長孫皇後冷靜了下說道:“陛下難道就看不出,杜荷今日裏來是有預謀的嗎?他彈奏了一首曲子,然後說了感情的事情是雙方意願的,你說他這不是間接的,向我們說明什麼呢?”
李世民想了想說道:“這臭小子竟然如此編排朕,不過曆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娶兩個公主,這樣的事情發生啊。就算是長樂願意,朕也不會同意的。而且長樂的婚事,我們不是商議過要將她嫁給衝兒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