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緞莊的門麵挺大,生意卻一半,也就是店裏有客人,卻並沒有到賓客盈門的程度。當然,這得分在哪兒。要在武漢火車站,估計他們連房租都交不起;在京山縣這種規模的縣城裏,綢緞莊能有如此生意就已經算是極好的了。
綢緞莊有賣糧食的嗎?答案是有。當張記綢緞莊那個五十多歲,馮怡管他叫牛伯的掌櫃把胡飛領到小山一樣的糧食垛跟前之後,胡飛這才真正相信了馮怡的能量。
說了是要買糧食的那就得付錢,可當胡飛真的往外掏錢的時候,牛掌櫃又拒絕了。
“長官的部隊既然是國軍,那就不必付錢了。如今是抗戰時期,凡是生意人,都要捐錢捐物支援抗戰。我存的這些糧食本來就是準備捐獻給軍隊的,送給長官正好算我們張記綢緞莊捐了抗戰糧!”老爺子說出的話聲音洪亮,雖然臉上笑嗬嗬的,但話裏的語氣卻是堅定的很。
既然人家這樣說,胡飛也就不再客氣了。他進城就是買糧食來的,現在糧食放到麵前了哪還一個勁兒的客氣什麼?
有道是一事不煩二主。糧食張記綢緞莊捐了,電池幹脆也交給他們算了。胡飛把購買電池的事一說,牛掌櫃拍著胸脯子就答應了。他派了兩個小夥計,拿著徐亞君帶過來的舊電池,沒用二十分鍾就把新電池給買回來了。交給徐亞君一檢查,都是上好的優質電池!
電池也算是抗戰物資,人家張記綢緞莊照樣是無償捐獻了。這回可好,遇見了馮怡,兩件事都辦了還沒花錢一分錢。胡飛對馮怡的身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真的隻是羅家灣一個農戶家的女兒嗎?
張記綢緞莊派搬運工拉了一萬斤大米運到城外,胡飛等人自然是跟車出城去通知部隊接糧。看得出來,張記綢緞莊掌櫃的在京山很能吃得開,胡飛多逛了幾家糧店就引來了巡城軍的盤查,張記綢緞莊運送上萬斤糧食出城卻並沒有引起一個人的關注。
一行人帶著五噸大米順順當當出了城,劉冬領著戰士們早在城外等著了。順利交接了糧食,牛掌櫃告辭回城,馮怡卻出人意料的留了下來,按照她的說法就是:送給你們那麼多大米,你們還不應該護送我到武漢呀?
對此,胡飛自然是沒意見。不就多帶一個女人嘛,能有多麻煩?再麻煩和那一萬斤大米比起來也不算個麻煩了。
當然,人可以帶上,找個沒人的時候胡飛還是要盤問一下馮怡身世的。身邊帶一個身份不明的人在這種複雜環境裏行軍作戰,這可絕對不是一件讓人安心的事。
這一天,在部隊臨時休息的時候,胡飛悄悄找到馮怡詢問她的家世來曆。
麵對胡飛當麵的盤問,聰明的馮怡立刻就交代了實話。
她是張靜江的外甥女!張靜江,出身江南的絲綢商人世家。早年間曾經鼎力讚助中山先生革命,被先生讚為“革命聖人”,國父辭世之後轉而支持委員長。委座稱其“革命導師”。被尊為黨國“四大元老”之一。
這麼一個全世界都知名的大人物,馮怡竟然是他家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