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從階下囚到駙馬爺(四)(2 / 2)

文輝看了眼下喬玉珠,他不知道喬善國是不是能聽得進勸的人,更不知道他能不能幫自己把這建議上遞到政府中,畢竟自己可是熟知抗戰曆史走向的“穿越者”。喬玉珠冰雪聰慧,對文輝眼神中所蘊含的的意思也猜出了幾分。不由得握住了文輝的手,示意文輝可以大膽的說,示意文輝自家老爹不是“老頑固”。

“喬老爺子,對於南京!在下認為——不可守!”看著喬善國的好奇心已被勾了起來,真像喬玉珠所示的那樣,對於逆耳之話並沒有惱怒的想法。

文輝放下心來,繼續說道:“第一:我軍守衛南京的部隊,均是由淞滬會戰撤退下來的殘兵敗將,各部損失人數均非常大,甚至有些部隊減員過半,已經沒了完整的編製。後來沿途撤退,上有敵機,後有追兵,導致我方士氣非常低落。現以久戰疲敝之師來保衛南京,這是在下說的第一個不可守的原因。”

文輝可不管喬善國是不是在認真聽,他已經打開了話匣子。隻見文輝喝了杯茶,潤了潤喉嚨繼續說道:“第二,南京城外均處平原以及低矮丘陵,最適合日軍的鐵騎踐踏,偏偏我方並無成建製的鐵甲兵團與騎兵與日軍相對。另,南京三麵臨水,更是背靠長江,大有兵書上的背水一戰的典故。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意守南京為明知故犯!第三,從根本上來講,我們部隊的人員素養、軍事素質和武器配備都差小鬼子太多了。在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也不過隻能與日軍打出個5:1,而我國軍最精銳之教導總隊充其量也就與日軍普通精銳部隊打個平手,實在是數十年內戰,消耗我中華大地太多物資與人才了!這三點是在下所想到的不可守衛南京的最重要因素!”

喬善國聽完文輝列舉的這三條,均是當下他最擔心的事兒,或許還有其他不少不可守的理由,但有這三條就足夠了。

可是,喬善國自己明白,國民政府的那些人明白,連老蔣也明白,但是南京卻又不能不守。單單南京為中華民國的首都與先總理陵寢之地,就不能不守。

但南京卻不是易守之地,畢竟曆史上南京已被破城數次。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夏,燕王朱棣起兵於北京,靖康四載後,終自金川門破入南京,自此大明王朝江山易手;清文宗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三月十九日,廣西起事之太平天國軍攻占南京,是為自明清後,古都再易天下;清穆宗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十六日,湘軍九帥曾國荃以兵攻南京,破之,清軍屠城三日,古都再是血流成河;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三月二十四日,下關江邊,日、美、英、法、意等諸國聯合兵艦炮擊南京,死傷數千人,是為“南京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