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冬疾病Top4,實戰經驗幫你忙!(1 / 3)

秋冬疾病Top4,實戰經驗幫你忙!

本月話題

作者:邵荔 陳婷婷

秋冬季節,正是季節變化之際,各大醫院裏孩子生病的就診率居高不下。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除了正處於疾病高發期的客觀因素,許多家長不了解孩子生病的自然過程,盲目頻繁就醫,小病大治,也是原因之一。

與其孩子生病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惶惑或盲從,不如預先學習!

孩子生病往往有明顯的季節性,不妨以秋冬季為例,看一下孩子在這個季節容易感染什麼疾病,做到了然於心而不焦慮,把好孩子健康的第一關!

爸爸媽媽要知道

生病就好比爬山,過了頂峰,會漸漸好轉

其實醫院裏人滿為患,除了應季疾病高發以外,也是許多父母過度焦慮、重複就醫所致。一般來說,孩子每次生病,都會到達一個頂峰,到達這個頂峰以後就會日漸好轉,這就是孩子生病的一個最基本的規律。即使用藥,也需要經曆這樣一個自然過程,而這個過程根據不同的疾病和孩子的身體狀況的不同,會持續不同的時間。我們自己也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感冒發燒,吃藥一周左右見好,不吃藥可能也差不多一周就能痊愈,不管有沒有用藥,都會持續這樣一個過程。所以,父母很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見疾病的知識,避免盲目就醫,讓孩子安心養病,順利康複。同時,學會應對氣候變化,給孩子做好預防工作,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3~7歲孩子秋冬季常見疾病·排名……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就診率排名)

TOP1支氣管炎

TOP2腹瀉

TOP3支氣管肺炎

TOP4扁桃體炎

(說明:由於常見疾病TOP4中除腹瀉以外,其餘疾病都與呼呼吸道感染有關,因此,綜合而言,實際上居第一位的疾病類別是呼吸道感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約占全世界兒科門診總量的60%以上)

3~7歲孩子秋冬季常見疾病·有關名詞解釋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兒科最常見的多發病,分為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間的急性炎症的總稱,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

感冒

西醫上所稱的上呼吸道感染,相當於中醫的感冒。《幼科釋迷》解釋感冒為:“感者觸也,冒其罩乎”,是指感受外邪,觸罩肌表全身,概括了病名及其含義。

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上以長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複發作為特征。

支氣管肺炎

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肺炎,是兒科最常見的肺炎。

腹瀉

腹瀉,腸黏膜的分泌旺盛與吸收障礙、腸蠕動過快,致排便頻率增加,糞質稀薄,含有異常成分。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扁桃體炎,最明顯的症狀是咽痛。慢性扁桃炎常常表現為扁桃體肥大,即反複急性扁桃體炎。

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上以寒戰、高熱、皮疹、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為特征。血液檢查時,白細胞總數大多顯著增高。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指能在人體寄生繁殖,並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表現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中毒症狀及病毒寄主和侵襲組織器官導致炎症損傷而引起的局部症狀。

3~7歲孩子秋冬季常見疾病·實例追蹤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扁桃體炎

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上高居第一位。

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情況就是感冒,伴隨鼻、咽、喉、扁桃腺發生炎症,媽媽一定要觀察辨症,什麼情況下可以在家觀察,什麼情況則必須就醫,因為孩子的氣道比較短,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合並下呼吸道感染,諸如肺炎、支氣管炎等。

扁桃體是一個免疫活性器官,可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具有抵抗細菌和病毒的功能,並使整個機體產生免疫。

當孩子發生急性扁桃體炎時,咽痛是最明顯的症狀,吞咽或咳嗽時加重,孩子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鬧不安。孩子若因扁桃體腫大影響呼吸時可妨礙其睡眠,夜間常會驚醒不安。孩子會麵色潮紅,有口臭,舌苔厚,頸部淋巴結特別是下頜角處的淋巴結往往腫大,並且有觸痛。做咽部檢查時有扁桃體充血、腫大、表麵可有黃白色膿性分泌物,有時滲出物可融合成膜狀。在做血液檢查時會顯示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

案例1:感冒

朵朵媽媽說朵朵身體一直比較弱,家裏人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倍加嗬護,天熱脫衣,天冷穿衣,一點兒不敢馬虎,但朵朵還是經常感冒。這不,這兩天朵朵又生病了!

媽媽上午聽她喉嚨裏老是有痰,下午就發燒了,一開始還不算很高,後來晚上溫度上去了。媽媽著急啊,二話不說,叫起爸爸,連夜開車就送醫院了。醫生檢查了一下,說沒什麼大問題,回家觀察,注意做好物理降溫工作就可以。

過了一天,朵朵的熱度沒退,媽媽急了,馬上又帶朵朵去醫院。媽媽要求醫生給朵朵打點滴,她認為這樣好得快,省得孩子老是病懨懨的,看著真受罪。

醫生被弄得啼笑皆非,再三對朵朵媽媽解釋,朵朵的情況根本不需要打點滴,沒什麼大問題,隻要休息好,多喝開水,做好物理降溫工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