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方圓處世順其自然(12)(1 / 2)

人生最大的煩惱。不在自己擁有的太少。而在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不是壞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達到,則會形成長久的失望與不滿。在對環境、對自己都長久的感到失望與不滿的情形下,人容易產生自卑、疑懼和對環境的戒備及內心的緊張。

對那些太急於求利、或急於求功的人們來說,他們有必要學會一份“心靈上的舒展”。這種心靈上的舒展就是讓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輕鬆些,不要期望得太高,不要過分地求全苛刻。固然,在正常的情形下,我們都應該要求自己上進,要求自己做事要成功、要精確、要勝利、要超然;但是在這一切要求之上,還必須有另一種要求來使它平衡,這要求就是使自己“量力而行”、“輕鬆平淡”。

對富貴看得淡。富貴就不足以動心誌;對名利看得淡,名利就不足以動心誌;對生死看得淡。生死就不足以動心誌。像這樣就可以隨運而行,因順而住,隨處而得。隨遇而安;可以一無所有,逍遙自在。

對金錢、名譽、地位要保持理性

華盛頓之所以被美國人尊稱為國父,一方麵是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一方麵是他不戀權勢,適可而止的領導風範。華盛頓在第一任總統任期將滿時就想激流勇退,但朋友們都勸他留任,他們都說,隻要華盛頓繼續領導美國,“南北雙方將團結一致”。1792年,華盛頓在第二屆總統選舉中再度當選。第二屆總統任期期滿後,華盛頓看到國內形勢大好,國家經濟走勢穩定,政府機構體製完善,同歐洲特別是和英國的外交關係發展順利。因此,他決定隱退。盡管當時美國朝野上下要求他再次競選連任的呼聲很高,但華盛頓堅決拒絕接受第三次總統候選人的提名。1796年12月,約翰·亞當斯當選為美國第三屆總統。1797年3月4日,亞當斯在臨時首都費城宣誓就職,儀式結束後,華盛頓離開了辦公室,去老家安享晚年。

《小窗幽記》中說:“身居高官享受厚祿的人,在權勢頭上要保持幾分山林雅趣,來緩和淡泊一下過分熱衷名利的激進思想。”老子說:“始終保持豐盈的狀態,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勵鋒芒,欲使之尖銳,卻難保其鋒永久銳利;滿屋的金銀珠玉,很難永恒地守護住它;人富貴了就會產生驕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錯誤。功成名遂則應隱退,此乃天理。”它提醒人們功成名就、官位顯赫後,人事會停滯,人心會倦怠,業績也不會進展,此時應立即辭去高位,退麗賦閑,即“退一步海闊天空”。否則,說不定會因芝麻小事而被問罪,遭到晚節不保的厄運。

漢高祖剖符行封時,因張良一直隨從畫策,特從優厚,讓他自擇齊地三萬戶。張良隻選了個萬戶左右的留縣,受封為“留侯”。他曾說:“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張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鬆子(傳說中的仙人)遊。”張良“欲從赤鬆子遊”,追求山林雅趣,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有詩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中見,人情淡此長。”一個人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上,如同滄海一粟,應當隨時隨地參照自己所處的環境、時代以及各種客觀、主觀的條件,隨時知足,隨時知止。不然就會危乎險哉,白白增加許多的苦悶與煩惱。

莊子說:“鷦鷯巢林,僅圖一枝;鼴鼠飲河,僅圖飽腹。”老子說:“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勝他人是有力量,能克製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老子又說:“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相比哪一樣更為貴重?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為有害?過分地貪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斂積財富,必定招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的平安。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人。”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人都向往著高官厚祿,幸福榮華,又有幾人能不戀紅塵,見好就收。“功成身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商鞅就是因為在緊要關頭不能做到激流勇退,觸犯了原來是他強有力的靠山的秦孝公,晚年遭到五馬分屍的極刑,使一世榮華,頓時化為烏有,死後仍罵聲不絕。據《戰國策》記載:商鞅變法取得成功之後,“孝公疾起,傳位商君,商辭而不受。”這是孝公生前故意傳位,以試他心,可見商鞅在誌得意滿時即見疑於主子。這時他本應主動“功成身退”隱遁避險。另有趙良引用“以德者榮,求力者威”之典故力勸商鞅隱退,可商鞅在“退”字上欠火候,不以為然固執己見。最終,孝公將他駕空,政敵也伺機報複,當孝公一去世,曾經反對他主持變法的頑固派們在新王即位後,紛紛策謀陷害他,新王終以謀反罪對他處以極刑。商鞅之所以慘遭毒手,是他太不識時務,隻知進,而不識廉知恥,故而引起眾怒,不死將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