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出征巴蜀(1 / 2)

“你一堂堂刑部尚書,這些你去辦不就行了嗎,幹嘛還要我來”,弘曆剛說完就發覺自己又說錯了:“不對不對,我說錯了,現在你這個刑部尚書沒權處理這些,那好我先幫你把淩遲給廢除了,然後才放權給你,由你去廢除酷刑,如何?”

很快,弘曆就下了聖旨,著令廢除淩遲、車裂等酷刑,最嚴的懲罰就是斬首,其他死刑一律廢除。

這一令下,大多官員就開始齊唱讚歌,高呼吾皇仁厚。

唯獨孫嘉淦是滿心裏的不痛快,心道:“定是尹繼善出的主意,唉,還是滿臣有優勢啊!”

可沒過幾天,他就更生氣了,因為乾隆又發了道旨意,意思是從現在起六部尚書侍郎不再分滿漢,俱是讀書明理之人之所得。

“這樣一來,那我漢臣豈不是要漸漸被排除大員之列了嗎?”孫嘉淦實在受不了,便連夜寫了封折子諫言此事。

可他還沒等折子批示下來,就被任命為了吏部尚書,這下他就無話可說了,因為六部中最重要的部門給了他,他還能說什麼呢。

不僅如此,乾隆還加重了六部尚書的權力,基本上恢複到了明朝時期的水平並有所加深,譬如小官可由吏部尚書直接任命,而大官也不全由皇帝獨裁,必須經過九卿的廷推,廷議,除此之外,令官僚驚訝的是,這次保留下來的六部尚書漢臣就占了四個。

孫嘉淦當了這樣的吏部尚書自然是樂意,便很快就大刀闊斧地改革起了吏治,哪裏顧得了什麼滿不滿漢不漢的。

而尹繼善成了唯一的刑部尚書自然也是放開許多,自此以後,刑部裏的官員都受尹繼善統轄,隻向他負責,而他直接向皇帝負責。

“圈地之弊經過雍正和你的治理基本上革除了,文字方麵,生員不得言事,不得立盟結社,不得刊刻文字這三條禁令也因為《論道》的出世而被相繼去除,照玄空大師的說法,還有四條弊政未除,作為刑部尚書的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廢除‘逃人法’和‘充役法’這條弊政了”。

思來想去的尹繼善最終決定了下來:“來人,把部堂裏的所有郎中以上的官員召到大堂來,本部堂有要事相商。”

“諸位都知道,我大清入關之時,有大量的漢人奴隸不甘忍受壓榨再加上思戀家鄉,在隨軍入關之時大批逃亡了出去,於是就形成了所謂的“逃人”問題”,尹繼善一坐下來就進入了正題。

“大人說的是,入關之初,曾令藏匿逃人者從重治罪,本犯處死,家產沒收,鄰裏、甲長、鄉約,各鞭打一百,流徙邊遠地區。後來國朝昌盛,民心安定,康熙爺便逐漸放寬對逃人的禁令,並最終撤裁了督捕衙門並歸於刑部管理,而雍正爺也將逃人之罪降為普通罪過,改死刑為充軍,到現在經曆三代君子勵精圖治,天下百姓皆是我大清子民,此法確實不該再有”,劉統勳附議道。

“既如此,我八旗人逃旗者的刑罰也應該廢除”,刑部郎中倫明也發話道。

“嗯,倫大人所言極是,我們不能光看見漢人的不平之處,我們下層滿人的不平之處也應該關注到,有時候,有些滿人的生活還不如漢人呢”,尹繼善接過話來。

“不妥,尹大人,八旗人不僅是民還是兵呢,八旗逃旗跟士兵當逃兵是一樣的,要是不懲罰的話,那打仗時,豈不是所有的人都逃了?”刑部郎中餘於池說出了不同的意見。

“餘大人,大清乃我滿人打下的江山,憑什麼你們漢人就可以免除受罰,而我們滿人還得流血打仗,你這是什麼道理!”倫明氣憤地罵道。

“不要爭吵!我們都是大清子民,保護江山不隻是有八旗兵還有綠營兵呢,本部堂想了想,旗民離旗也是人家自願的事,不必責罰,從今天起旗人除旗兵外逃旗者也不必深究,總之,逃人法要徹底廢除!”

尹繼善說完就寫好了折子遞進了軍機處,第二天,他的折子就通過了,正式頒布於全國。

逃人法本就是奴隸製社會的一種落後表現,一直留到現在便不得不從某些方麵說明清朝發展的落後。尹繼善促進這一弊政的廢除雖不是居功至偉,但也是一利國利民的好事。

不久,尹繼善就因此被加封為協辦大學士並入值軍機處。

經過吏部尚書孫嘉淦(他可不想尹繼善這樣的菩薩在刑部裏當濫好人)、工部尚書史貽直、戶部尚書傅恒、禮部尚書汪由敦推薦,尹繼善繼任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你前世是學醫的,現在卻成了大清國的最高軍事長官,你行嗎?”弘曆笑著問道。

“怎麼不行,常言道,大醫治國,中醫治人,小醫治病,我這能治國的大醫還不能治軍嗎,再說不是有你這個前世軍校畢業的軍事專家坐陣嘛”,尹繼善說著就展開了一張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