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版刊物(2 / 2)

“這下人差不多都有了,李筱、曹雪芹、袁枚,你們三位就當文字編輯負責審稿,羽靈就當美術編輯,負責配畫以及版麵設計;紫蘇就先當采訪編輯,現在就開始工作”,尹繼善說道。

“第一步是想一個刊名,你們也許還不知道什麼是雜誌報刊,我簡單的解釋一下,這刊名就跟起書名一樣,要表達出我們做這事的目的,比如康熙時期收集字就取名《康熙字典》,還有《律曆淵源》等。”

“尹大哥,我倒似乎有些明白了,我覺得我們就取名叫‘論道’吧”,李筱接過話來。

尹繼善見眾人沒有說話,便知道他們沒有理解過來,便索性說道:“那就用這個名吧。”

“接下來就是收集稿子了,李筱,我昨晚告訴你什麼是征文啟事了吧,你呢,一會兒就寫個征文啟事出來,並說明凡是被選中發表在《論道》上的文章將給予每字一文錢的報酬,甚好的還會加價······”尹繼善繼續說道。

尹繼善本來想與他們一起商量該在《論道》刊登些什麼內容以及如何分類的事,但想到這些人都是兩眼一抹黑,所以這些少不得是自己一個人幹了。

尹繼善將《論道》分成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則是政論,刊登些讀書人對朝廷的看法和建議等,第二部分則是文論,發表些詩詞散文以及學術性文章等,第三部分則是武論,發表些關於軍事類的新聞和知識等,第四部分則是人論,發表些顯要人物的談話內容,第五部分則是奇論就相當於現代的新聞與八卦。

尹繼善分好了內容的板塊,李筱也按照他的意思寫好了征文啟事,而紫蘇也忙著去各處張貼啟事,羽靈則開始設計著封麵。

稿子的采集基本上是從書院裏的讀書人手裏征集的,也有缺錢的翰林學士以及國子監的學生們來投的。

不過出於安全等諸多方麵的考慮,尹繼善還是讓他們都用了筆名。

短短幾天,尹繼善設在小巷口的木箱就裝了一百多份的稿子,可當他們審閱這些稿子時就失望了。

“尹大人,這些稿子都是些濃詞豔賦,稍好的就是論經說道的散文,可就是沒有關乎朝廷大政的文章”,袁枚將一堆篩選出的文章丟在了尹繼善麵前說道。

“看來讀書人們還沒放開思想,沒事,我就不相信就沒人寫不出《六國論》來,要不這樣,袁枚,你來寫一篇怎樣”,尹繼善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好!我寫就我寫”,袁枚說完就拿起了筆開始揮灑起來。

很快,《論道》的選文工作就做好了,袁枚以‘桐城舊友’的筆名寫的一篇《論海運與漕運》,尹繼善以‘百年’為筆名寫的一篇《論大清百年來的得失》被放在了政論一塊。

李筱則以桃花仙為筆名寫了一篇《賞鑒之宋詞十首》,曹雪芹則以芹圃先生寫了篇《朱聖人與孔聖人》還加上一些精選的詩詞散文放在了文論。

尹繼善在彩蝶和鄂陽等人的幫助下寫了一篇《大清國周圍局勢圖》,並由羽靈作畫後才放在了被列為第三塊的武論部分。

第四部分除了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史貽直的官場哲學外還有尹繼善親自做采訪的《乾隆皇帝訪談錄》,另外還有一些新科進士們的應試心得等。

第五部分則是內容雜糅,什麼某多羅郡王八十高齡還納了一十四歲的小姑娘,工部尚書英庫拖欠百姓工資達三個月,皇後娘娘認了幹女兒等消息無疑在當時是最勁爆的。

這幾天,最辛苦的莫過於周羽靈,她不得不拿著小畫筆連夜給每篇文章配圖,辛苦得都有了黑眼圈。

但她同時也是最認真的,心中很害怕讓尹繼善的一丁點責怪,有時候尹繼善的一次小小的批評與指正,她都很在意的改了又改,畫了畫直到尹繼善點了點頭。

似乎尹繼善的肯定是她最大的勝利似的,特別是尹繼善有意或無意誇了她幾句的時候,她總是能高興半天並迅速從疲倦中擺脫出來,繼續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刊物的編撰中去。

見羽靈這麼賣力地在尹繼善麵前表現,敏感的李筱和好強的紫蘇自然也不甘落後,也都盡心竭力地審閱編寫。

看到這幾個女子如此大的幹勁,尹繼善不得不滿懷感慨地對曹雪芹和袁枚說道:“雖說女子不如男啊,看看她們,我們簡直是自愧不如啊!”

經過兩月的努力,第一期《論道》的終於成形了,尹繼善拿起這後約一厘米的《論道》笑道:“篩選不下千萬遍,終於弄出它了,去把錦帆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