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天子門高!’”來李府造訪的尹繼善剛饒過一環臘梅樹就突然聽到深深幽竹中傳來一聲話語。
措不及防的尹繼善嚇得忙轉過身來撩開竹葉一看,原來已被革職的原直隸總督李紱在竹林裏麵讀書。
此時的李紱正穿著一身布衣,拿起旁邊竹桌上隻裝有一汪清水的木杯喝了一口後又專心致誌地看起書來,臉上還依舊掛著微笑。
尹繼善見他如此嫻雅,腳步倒比剛才更輕細許多,一來到他身旁才行禮問道:“給李老先生請安了,不知李老先生是否在閱讀大明首輔李東陽之故事。”
李東陽四歲時就能寫大楷,是遠近聞名的神童,神到連當時的皇帝都知道了他。
於是呢,皇上便要召見他,但因為他那時太小,不能跨過宮門那高高的門檻,所以皇上見此便嘲笑道:“神童腳短。”
反應敏捷的李東陽也不示弱,立即回應了一句“天子門高”,皇上聽了自然是大喜,大加賞賜。
“大明?”李紱沒想到尹繼善居然會如此稱呼明朝,而且其語氣中不僅沒有絲毫鄙夷反而是透露著對前朝的崇敬。
“原來是尹大人,敝處簡陋,就請將就坐坐吧”,李紱也知道這尹繼善現在已經高居尚書之職,所以他也不好倚老賣老便將這竹亭裏的唯一的椅子讓給了他,自己則站在了一旁。
尹繼善見此忙把他扶了回去:“您請坐好,晚輩豈敢在您麵前就坐!”
李紱也就隻好作罷,聽著尹繼善說道:“其實晚輩就是替萬歲爺來扶您跨天子門檻的。”
“嗯,傳皇上口諭,李紱免跪聽旨!”,尹繼善還沒等李紱回過神就立起了身拱著雙手朝紫禁城的方向敬了敬喊道。
“謝主隆恩,罪臣聽旨!”李紱忙站起身來垂首回道。
“李紱直言敢諫,乃儒林楷模,著即恢複原品暫任內閣學士一職”,尹繼善念完就朝李紱行了個大禮:“晚輩在此恭賀先生沉冤得雪,得為天子近臣。”
“尹大人不必如此多禮,老朽年邁昏聵承蒙皇上惦記如今也就隻得竭忠盡智罷了,隻是尹大人官居要職可得要處處小心才是”,李紱此時也笑了起來,抽搐的胡須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
“老先生說的是,阿瑪也還惦記著您,不知您是否能移步寒舍全我阿瑪掛念之誼”,尹繼善愈加謙遜地問道。
“太傅大人有請,老生怎敢托大,這就去,這就去”,李紱說完就把書籍放下,與尹繼善走了出去。
“常言道大隱隱於市,剛才在先生府上沒半點車馬喧囂之感,誰知一來到大街上就又回到了紅塵”,尹繼善話剛一說完心裏就犯了疑惑。
“如此多的轎子車馬是要往哪裏去呢?”同樣犯疑的李紱說完就下了車攔過一人問道:“敢問如此多的轎子是要去何處呢?”
“都是去尹府的,皇上換下了許多官員,他們都去找皇上近臣尹大人賄賂套消息呢”,李紱聽完就看了一眼尹繼善,然後才諱莫如深地笑道:“尹大人如此年輕就成為旁人趨之若鶩的權貴,著實令人咋舌呀。”
“讓老先生見笑了,晚輩不過一時得寵,日後利國利民之策還得要向先生多學習學習呢,霍去病再英勇也是衛青之甥,您說呢”,尹繼善說道。
李紱很是讚賞地點了點頭也不再說話直到進了尹府遇見尹泰後才平和有禮地說道:“太傅大人教子有方啊,今日我觀令子大有信陵君之風,隻怕以後其成就必在您之上了。”
“你不必如此誇他,如今皇上年輕喜歡用身邊的人,他自然是水漲船高,可哪有一輩子受主子待見的奴才,即便是當年的隆科多、年羹堯等人還不是······唉,不說了,那小子能夠親自去把你請出來也算是不枉我這幾年的教誨了”,尹泰說道。
“太傅大人說的是,不過令子似乎一直一來都有神靈庇佑般,雖總是闖禍卻總能化險為夷,而且能得到三代帝王賞識也算是千古罕事了”,李紱說著說著就不禁有些豔羨了起來。
“嗯”,尹泰被李紱這麼一說,心裏自然是萬分自豪的,不過一想起自己從前總是偏袒老大尹繼良而時常責罰尹繼善的時候,心裏就產生了一絲愧疚,心道:“繼良啊,你若在天有靈,就原諒你弟弟吧。”
“兵部左侍郎端華送長白山人參一盒,吳道子《送子觀音圖》一幅”,尹繼善一邊念著,小雨涵就在一旁寫著。
······
“宗人府丞海笙經送千年靈芝一枚外加兩萬兩孝敬銀子”,小雨涵剛寫了一半就忍不住問道:“阿瑪,這些人送這麼多禮,我們都要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