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內大臣(1 / 2)

“我的媽呀,棒子國硬把我國古代名人說成是棒子人就夠過分的了,怎麼連當政者也把自己的民族英雄往外推了,必須馬上糾正”,尹繼善想了想道。

“欽差大人!這林則徐不是什麼外藩人,他是福建侯官人,你自己回去翻《二十五史》找找就是了”,尹繼善立即糾正道。

“尹大人,不是《二十四史》嗎,怎麼多了一史?”史貽直追問道。

“哎呀,我懶得給你解釋了,自己回去翻翻,天下之史書多如牛毛何止二十五史,至少上百史了,加上你們姓史的人恐怕都上萬了”,尹繼善有些不耐煩地說道。

待送走史貽直後,鄂陽也問了起來:“尹大哥,你今日與欽差大人的一番對答很是精彩,一點也沒落下風,但是你所說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和林則徐,我怎麼也沒聽說過呢?”

“哎呀,又來了一個,實話告訴你吧,這些都是我杜撰的,行了吧”,尹繼善隻好妥協了下來。

“我就說嘛,連我鄂陽都不知道的東西,你是怎麼知曉的,敢情是杜撰的呀”,鄂陽笑著說後就抱起了雙手滿臉傲氣地走了前去。

沒幾日,史貽直就往福建趕去,竭力勸說其弟弟史瑞反水後就讓他去找尋周學健非法設置關卡奪民利的賬冊證據。

幾天後,史貽直就以迅捷地速度通過史瑞掌握了周學健的所有證據,然後奏本一上就將周學健等大小官員十來名押解進京了。

雍正的注意點並不在這上麵,除了批示讓刑部和都察院嚴辦外,他也沒再發什麼其他諭令。

過河拆橋是官員們趨利避害的常用方式,所以刑部和都察院的官員們沒幾天就給周學健定了罪判了刑,最後,周學健被流放到了烏裏雅蘇台,而史瑞則因舉報有功降了三級留用。

平常官員們被革職留用其實跟貶職沒什麼兩樣,但史瑞有個當吏部尚書的哥哥,所以沒幾天就成了正六品的戶部主事。

“史瑞啊,以你一個人的貶斥換來我史家的繁榮昌盛,你是值得的”,史貽直總是這樣安慰著史瑞。

“哥,我知道,隻是你能不能把我弄到外麵去,當個芝麻縣令也行,當這閑職除了算賬還是算賬就跟師爺一樣”,史瑞除了抱怨自己沒有實權也不敢說自己的哥哥是為了自己的權力功名而犧牲自己。

“等等吧,我雖說是吏部尚書但是外官差不多都由當地督撫舉薦”,讓自己的弟弟從正三品按察使轉眼間變成了六品主事,史貽直也有些愧疚,所以還是很溫和地勸了勸他。

“這個史貽直辦事還真行啊,朕的奴才沒半點得罪還查出了這麼大一個案子”,雍正很是氣憤地對鄂爾泰說道。

鄂爾泰大病初愈,剛一臨朝就被雍正宣進了養心殿,如今聽了雍正這話,他心裏也明白這史貽直定是沒有摸準雍正的心思。

其實呢,史貽直壓根就沒有顧忌到雍正的心思,人家顧得是未來主子弘曆的心思。

但是雍正不這麼想,他隻道這個史貽直沒有明白自己的心思,便想讓鄂爾泰替他說出自己的真正心思。

鄂爾泰這種帝前侍奉的人很是聰明,聽了雍正的提示後他就說道:“啟稟萬歲爺,奴才昨日看書的時候看到這麼了一則故事。”

“什麼故事”,雍正故意多問了一句。

“相傳貞觀年間,英國公李績功勳卓著,滿朝文武無人能及,唐太宗生怕自己死後其兒子高宗李治難以駕馭和掌控,就故意把他貶到窮山惡水處當刺史,

“李績有功不賞卻罰,很多大臣都不服氣,連太子李治都來替他求情,唐太宗見此便對太子說:‘我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你以後把他升回來,這樣他才會感恩戴德於你,他才會臣服於你,

“於是,高宗李治即位後就把李績升了回來,李績銘記著太子的恩德,從此以後對他也甚是忠心,即便是太子後來寵幸武則天要立她為後,李績都是毫無怨言地聽命於高宗。”

鄂爾泰的這個故事簡直說到雍正心坎上了,他雖然知道這個故事但還是聽得津津有味。

“萬歲爺,史大人跟李治一樣就是沒轉過這個彎來,他隻知道查明案子就了事,卻不知道萬歲爺是想讓他借此教訓一下尹大人,從而使尹大人日後更加忠實於他以後的新主子”,鄂爾泰接著說道。

“愛卿所言有理,明日早朝朕要聽到參劾尹繼善的話”,雍正說完就讓鄂爾泰退下了,心道:“看來要略作懲戒的不隻是尹繼善還有你鄂爾泰呀!”

時間很快就進入了六月時節,尹繼善在這個時代的生日也快來到了,不知不覺他也是奔四十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