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入仕翰林(3 / 3)

尹繼善並沒有還嘴,而是呆在一邊暗想道:“這孫嘉淦說得真對呀,自己跟他還沒怎麼,就被被人懷疑了,這要是真的有了什麼,那不真被別人認成了同黨,這孫嘉淦可真聰明啊。”

“尹大人,你別生氣,覺羅大人他是氣糊塗了”,大家走過來求情道。

尹繼善說了聲無妨,就坐下了思考一會兒,然後才召集大家說道:“現在這裏留下的翰林還有二十人,你們有的雖然出來比我早,有的雖然比我年長,但是現在由於覺羅大人被革了職,梁遠大人也告老還鄉了,朝廷也還沒任免新的大人,這裏就數我的職位最高,所以還是得聽我安排,你們是知道那位萬歲爺的脾氣的,我們可不能違背了聖意,大家說,這樣對不對?”

“尹大人說的有理,我早就覺得這翰林院太散漫了”,先前看見拍覺羅馬屁的那個七品翰林走了進來。

“我們都聽大人安排”,大家沉默了一會才說道。

尹繼善見此便把他們帶到書屋裏來:“你們都是從整個大清朝裏選出來的最聰明的人是最有能力的人,古人說‘能者多勞我’、‘達著兼濟天下’,所以,我想你們應該多想想,多討論出一些好的政策。”

這些儒士聽後心裏甜滋滋的,頓時都拿出了清高的習性,裝聾作啞起來。

“你們就先說說現在百姓們的十大困難吧”,尹繼善坐下來說道。

“大人,如今海宇升平,百姓們安居樂業,沒有什麼困難”,一人出來說道。

“不,那天萬歲爺對我說,現在百姓們有很多困難,還叫我說一些出來,你們也是知道的,我是個公子少爺出身,不知道有什麼困難,所以才叫你們說,你們說的,我讓筆帖式記錄好,然後挑出好的獻給萬歲爺預覽,估計那樣的話,你們的青雲之路就通暢很多了”,尹繼善細細說來。

“那我就說說,我覺得現在百姓最大的困難是災害太多,旱澇不斷,應該成立專門的衙門處理這些災害”,一個八品檢討說道。

“嗯,還有誰要說?”尹繼善問道。

大家都沉默不語,尹繼善隻得作罷走來問他:“你叫什麼名字?”

“周學建”,那人回道。

“嗯,周學建,提出加強河務,建議著專人治理”,尹繼善寫在奏折上走了出去。

雍正一心培養幾個幹吏幫助自己改革,見到尹繼善的奏折,發現他有意幫他培養這些此閑飯的人,便幫他建了一個威信,立即著張廷玉通知吏部升周學建的官。

幾周來,無論尹繼善怎麼說,大家都遵循沉默是金的原則,除了談些經濟學問外,並不涉及時務。就在尹繼善無可奈何時,內廷太監突然帶來旨意,褒獎周學建為百姓著想,盡管建議不是很好,但其心思可獎,著即升為揚州清河縣縣令,尹繼善也順理成章的接了覺羅恩壽的職位,短短幾月又升了半級。

這些沒想到尹繼善的話這麼管用,一見周學建派了個肥差,忙放棄了沉默是金的原則,開始提出自己的看法。

這些人都想快點擔任要職,誰也不想在這清水衙門呆著,每天都找到尹繼善提出自己的看法,倒把尹繼善忙的不亦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