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刊
社區
本期最喜歡的是“讀書”欄目的文章《批評薩爾加多作品合適嗎》這樣的評論文章很難得,批評的度把握到位,不搞派別之爭與人身攻擊,而是重在引發讀者以不同角度去思考名家、名作。但限於篇幅2P看得不過癮。以後可以組織類似專題分析攝影名家、名作成名的原因,由此展開探討攝影的學術方向。
“天下”欄目也是一個比較吸引眼球的欄目,每期就一主題展呈現世界攝影的流行,像萬花筒。之後改版,建議增加版麵,每位攝影師以1P的版麵來介紹。甚至可以增加議論的頁麵,每期由幾位攝影師來參與解讀。
雜誌要堅持自己的特色,甚至要將特色發揮到極致,比如突出“數碼”這一特點,在這基礎上做足前期與後期的文章,讓讀者感覺雜誌不一樣的地方。像鋒拍客也是一個方向探索。
雜誌要有自己的立場,現在大多雜誌走中庸路線。《數碼攝影》編輯要明確雜誌麵對的是哪一群體,是堅守傳統的還是敢於突破的新銳群體,或者是二者兼顧,都要針對性地壯大作者群,要保持發表作品的陌生感及力度。
現在攝影活動多,雜誌要明確報道什麼樣的影展影訊,明白提倡什麼、反對什麼。編輯對於攝影要有自己的態度,用自己的態度引導大家的拍攝。
現在的攝影雜誌普遍缺乏“交鋒”類欄目,雖然也有媒體做一些比賽,但做得不夠深入,應細到同一題材或領域特邀適合的攝影師參賽。針對邀請攝影師的特點應每期題目設計,讓“交鋒”更具針對性。且這種交鋒不隻是拍攝上的,還包括理論上的,這種交鋒,深度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