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兵敗如山倒,這種局麵根本不能靠一兩個人來維持和控製住,大明**陣中的第一波進攻的梯隊剛剛展開好隊形散開射擊,第二波攻擊的騎兵已經衝上來了,這些騎兵們從奧斯曼帝**隊的左翼突擊,隻放了一輪火槍,就將連片的敵人射倒在地他們中有些勇悍的老兵雖然覺得火器不過癮了,還是刀來得直接爽快,但是迫於命令,也隻能繼續射擊屠殺著前麵的敵人
站在遠處的山坡上,張鬆鬆正在對這場接戰品頭論足,事實上不論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是守城還是野戰都難逃一敗,輕敵已經不是他的主要失敗因了,武器落後士氣低下才是最主要的就算他龜縮在伊斯坦布爾又能怎麼樣,火炮的升級換代和強大的武器讓張鬆鬆有信心打破任何敢於抵抗和為難大明**隊的城牆,要不是為了減少傷亡,他早就攻破伊斯坦布爾了
“早就說過這場戰鬥並不存在懸念,你看怎麼樣?”張鬆鬆在一旁抱怨道,一名歐洲神羅前來觀戰學習的軍官則是將望遠鏡放下,滿眼充滿了驚駭,這是他所見到的最強悍的部隊,不到半個小時的功夫,竟然將強大的奧斯曼帝**隊擊敗兵追殺的到處亂跑
剩下的可以由魔鬼軍團去掃清這些障礙,自由發揮出來,幾乎將滿腔的熱情再度崩發出來,大明**的各個軍官帶領自己的士兵,左突右擊,完全是一副你不打我追著你打的樣子,叫人好不“擔心”各層軍官不斷的給士兵們打起,吆喝著督促自己的戰士出擊射擊,且帶領著他們一路追擊敵人,不需要什麼章法,不需要怎樣排兵布陣,戰士們隻管衝就是了
奧斯曼帝國出動的軍隊雖有十萬大軍,可是騎兵剛剛滿三萬,去年經過了一場瘟疫下來讓很多戰馬和駱駝也病死了,習慣了戰馬上戰鬥的他們不得不跳下馬背充當步兵,即使是這樣那三萬的騎兵當中也有不少士兵或胯下的坐騎都是拖著虛弱的身體出征,一輪火炮下來很多戰馬不堪刺激稀溜溜的跌倒在地,其他的戰馬也都騷動不安待到大明國大軍開始發起整體衝鋒的時候這些人才在奧斯曼帝國高級軍官的帶領下匆忙應戰,隻可惜亂軍之中他們首先要麵對的卻是自己的友軍,那些散亂的步兵潰軍,在奧斯曼帝國騎兵將領的指揮下,奧斯曼帝國的騎兵們對於那些膽小怯懦的奧斯曼帝國逃兵這些人毫不手軟,揮起手中的長矛和大刀以火槍,不管是誰隻要麵向自己的一律砍殺或射死
這讓整個奧斯曼帝國地軍陣都亂作一片,奧斯曼帝國步兵進攻也不是,後退也不是,被夾在當中任由兩邊的騎兵戰友衝殺,看的一些奧斯曼帝國步兵將領們睚眥欲裂,要知道這可是他們的家底啊,還指望著憑借這些人馬搏得功名呢,如今到好成了人家的靶子和自己的屠殺的對象了
奧斯曼帝國步兵們哭爹叫娘的抱頭鼠竄,恨不得有個地縫能鑽進去,不斷的向兩翼潰逃,終於有一支奧斯曼帝國地騎兵衝出了步兵陣向大明國的騎兵部隊衝去,但是他們與大明**隊戰士們的子彈碰撞在了一起,一朵朵血色的花朵四濺,一個個奧斯曼帝國的戰士紛紛倒地,富有戲劇性的是這支騎兵部隊都是由殺自己人最多的奧斯曼帝國騎兵戰士組成的,可是這一刻他們死的時候,沒有人憐憫他們,也沒有人同情他們,因為他們屠殺了多的自己人,在他們瘋狂屠殺潰退的奧斯曼帝國步兵的時候,沒有想到就是因為他們殺自己人殺的最快,殺的毫不手軟,所以才能吃上子彈
在軍隊補充進來大量的中低級軍官後,大明國各個集團軍在訓練士兵上確實很有一手,他們訓練出的士兵不但勇猛異常,而且靈活多變,早在奧斯曼帝國騎兵們屠殺步兵的時候,大明國第三集團軍第一軍的士兵們就已經有很多人再次將二十四發子彈裝填完畢,因此騎兵一出頭,就遭到了大明**的槍子,大明**這邊已經槍聲大作了起來,奧斯曼帝國越來越多的騎兵衝出步兵的陣線殺向大明**的軍陣,但是被射的頓時人仰馬翻,傻瓜有了火槍還和敵人動刀,戰場上的生存法則就是有效的殲滅敵人,不論你使用什麼方法,在這一點上大明國的士兵們被軍官們訓練的極為有頭腦,有先進步槍不用而衝鋒的,會被嚴肅的責罰的,誰說軍隊裏沒有懲罰,大明國正規軍地軍法可嚴了
一輪射擊下來奧斯曼帝國的騎兵銳氣盡消,他們不得不苦苦支撐如同狂風暴雨般的子彈射擊,一隊又一隊的騎兵向波濤一樣湧向大明國敵軍,而大明國的軍隊往往是開上二十四槍,就向兩翼迂回,還不等奧斯曼帝國騎兵追擊,後麵一排的大明國步槍騎兵們已經衝了上來填補這些空缺,總共一萬的騎兵就這樣輪番的和敵人交戰,將火槍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
這都什麼時代了誰還和你真的動刀有遠程武器不用那是傻瓜,奧斯曼帝**隊也不是不還手,事實上這些來橫跨亞非歐的國家地戰士們手中的火繩槍與燧發槍也同樣犀利,隻可惜他們麵對的是手持先進步槍的式騎兵,火繩槍和燧發槍子彈帶著尖銳的風聲劃來,但卻被遙遠的距離阻隔,即使是偶爾碰倒戰士的身體也去勢盡衰,隻能讓戰士們受輕傷,麵對射程跟遠的步槍騎兵他們哀歎無力
在發現自己的攻擊對敵人幾乎毫無效力之後,奧斯曼帝國騎兵的作戰意誌不得不受動搖,尤其是經曆了數輪恐怖的子彈射擊以後,看到多半的士兵被射殺,奧斯曼帝國的將軍們為了保存自己的家底守住城池不得不宣布後退,想要進入伊斯坦布爾,據城堅守指揮戰鬥的一軍一師長張和當然不會讓敵人就這樣從他的視線裏消失,事實上兩條腿的人怎麼也跑不過四條腿的馬,率領兩萬騎兵一路銜尾追擊敵軍直至伊斯坦布爾城下
奧斯曼帝國將軍們的戰陣經驗畢竟豐富,當一半的軍隊進入城內的時候,他們沒有再婦人之仁而是果斷的命令關城,令兩萬多的奧斯曼帝**隊被阻隔在城外任大明**戰士們肆虐的追殺
“投降,我投降”不知道從那一刻起,這些被主帥丟棄在城外的士兵選擇了放棄抵抗剛剛拿起步槍射擊或是揮起的戰刀眼看就要砍向對手,但是投降聲響起之後,騎士們不得不硬生生的將刀止在半空,這讓刀下的奧斯曼士兵生生的出了一身冷汗
大明軍將投降的俘虜暫且關起來,然後等機會在殺掉,
“將軍我們該怎麼辦?”步兵將領苦著眉頭說道,要知道城下投降的大都是他的步兵部署,跟他們逃進城的步兵不到一萬人
“怎麼辦?還能怎麼辦,等待陛下地援軍”指揮騎兵的奧斯曼帝國將軍是這裏最大的官,他看著統領步兵的將領就氣不打一處來,要不是他的步兵軍隊臨陣脫逃,戰局絕對不會如此,他真恨不得將這名將領從城牆上推下去摔死他,隻可惜自己手下也隻剩下一萬多人了,還要依靠步軍守城,臨陣斬將會損失士氣,否則他絕對不會手軟,但是想到十萬大軍剩下兩萬餘人,所有的奧斯曼帝國的將軍們都感到無比的絕望,也不知道遠在耶路撒冷的陛下派援兵來了沒有
城下,張鬆鬆和手下的參謀們還有神羅的觀戰軍官們依舊站在山坡上觀戰,在他們的背後是兩萬整裝待發的二師戰士,這些人剛才都藏身於山林間,剛才的戰鬥都他們都看的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親自上陣
“副司令,參謀長”張和催著戰馬興衝衝的來到眾人們近前,跟他們打招呼,唯獨對神羅軍官們隻是一點頭,仿佛忘記了他們是神羅的精英,對於這些神羅軍官們,其實在張和心中任然不把他們當回事,隻不過這時為了兩方的友好必須做出自己的姿態來
“張師長,你這仗打得不錯,隻可惜動作還不算快,否則可以跟隨奧斯曼帝**一同進城,就不用我們再耗費力氣攻城了”張鬆鬆稱讚道,雖然不是很完美,但是能得張鬆鬆的稱讚張和還是十分高興的
“是麼,謝謝副司令誇獎,要不是軍規事先囑咐不能虐殺俘虜,我帶人早就從他們的身上衝過去了,這些家夥著實在那裏擋害”張和兀自十分不甘心的道,確實城外的士兵雖然投降,但是數目龐大,無形之中阻礙了軍隊進攻的進程
“攻城,我們還是要繼續攻的,而且必須攻的狠,我們不是有用無煙炸藥製造的高爆彈麼,用上,這次就用上,不要吝惜,這東西雖然貴可是我們還用的起,舍不到孩子套不著狼,不下點本錢敵人如何肯就範至於往後怎麼打,你們可不要再指望我了,我隻能出出餿主意”張鬆鬆笑著將最艱巨的任務推了出去,要知道戰場的原則,兵力的配備,相互的協調可都是門大學問,指揮這樣兩個師的戰士作戰,既然有兩個師長在這裏,他還操什麼心呢,為了避免命令與他們的作戰有衝突,他便在一旁看熱鬧罷了,於是在戰鬥方麵的事情幹脆推了個一幹二淨
“副司令啊,副司令,你總是在關鍵時刻撂挑子,把擔子給我打俄羅斯是,這次又是”張和搖著頭道,別看他搖頭,其實心裏不知道有多高興,畢竟這是對倆位師長的信任
“兩位師長盡管放手大幹,不要怕花錢,錢我們有的是,假如能用錢將伊斯坦布爾砸開,我倒寧可用錢,而不是讓戰士們流血犧牲”有了張鬆鬆這句話,張和大放寬心這次作戰可是沒少準備
說道錢倒不是吹牛,大明國現在所擁有的財富絕對可以藐視天下,這都得益於海洋貿易,也讓大明國高層深深的感觸到了海權的重要性根據曆史經驗,發展強大的海上力量最根本的動力是海外貿易,在國家經濟結構中,海外貿易成分不占相當大的比重,也就不存在發展強大而持久的海上力量的基礎
這點上大明國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是他和曆史上的滿清最大區別,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中國陸權主義傳統,很難適應以海洋貿易經濟為基礎的西方海權主義而大明國現在已經基本過渡到了海權主義時代,隨著東亞、南亞、東南亞、廣大北亞、中亞地區和北美北方的阿拉斯加與育空地區被收入大明國囊中,源源不斷的金錢湧入了大明國,白銀的儲備達到了曆史上的高峰當西方文明即將主導世界曆史的潮流時,作為地中海文明的傳統,海權對陸權的優勢已經具有了普遍的意義,在此背景下,大明國也完成了從傳統的陸權主義向海權主義的轉型、大明國未來的海權戰略如何適應自身的發展、並應對未來可能的挑戰,就成了大明國高層,或者說是李龍經常思考的問題
當國家從內向型經濟轉向國際貿易的外向型經濟後,國家安全的空間便向海洋拓展,人們對國家海上力量才會開始關注外向型經濟,隻有發展外向型經濟才能促使國民將眼睛放在海外,才能讓他們離開故土去移民,殖民,去占領一處又一處島嶼和大陸大明國從古至今最難解決的就是土地和人的問題,將眼光緊緊局限在中原那問題自然很難解決,可是整個世界美洲剛剛開發,澳洲還都是袋鼠,正是這個世界的轉折點隻有走在別人的前麵,才不會落後,才能成為世界上的主流文明,才不用讓大明國的子孫不再去學該死的英語,不用為過四級和六級費盡心機,試想將這份腦筋節省下來用於科研或者是經商將會多麼的前景無限啊,所以要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在李龍的內心中為的就是讓子孫後代不用再去學英語,讓漢語成為世界語言,讓炎黃子孫成為優等人種李龍不會介意大明國的人當奴隸主,不奴隸別人很有可能被別人奴役,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
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荷蘭是個典型的失敗例子1652年到1654年的第一次英荷戰爭中,荷蘭因無力奪得英吉利海峽的製海權,不能對自己的商船進行有效護航,在戰爭進行到18個月時,荷蘭的海運事業完全癱瘓,國家主要收入來源的漁業、商業幾乎全部枯竭作坊關閉、工廠停業,國內到處是乞丐,街道雜草叢生,首都阿姆斯特丹有1500幢房子沒人租用最後,荷蘭隻能以接受蒙受恥辱的和約為條件才使國家免遭毀滅,而現在第二次英荷戰爭還在進行中
這場戰爭給正在崛起的英國以及後來的強國一個重要的警示:一個“外向型經濟”的國家,“若要保持國內的繁榮,首先必須在海外保持其力量”海洋國家的盛衰同海上力量的強弱相對應的現象,從古希臘、羅馬時代就已經露出端倪,這是地中海文明貫穿於曆史中的帶有規律性的現象
因此快侵占大量土地,將眼光放到海外才是至關重要的,為此不論是大明國政府還是軍隊都不怕花錢,也舍得花錢,鼓勵軍隊去進攻,鼓勵士兵去建立功勳,鼓勵研究院的工匠去發明武器,鼓勵商人去賺錢
進攻,進攻,從此以後大明國的軍隊不需要再龜縮在城牆後打防禦戰,所有的硬件條件已經具備,軍隊所需要的就是進攻,所以在李龍的思想主導下,張鬆鬆積極的鼓勵張和與二師師長李華去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