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定東南亞1(1 / 3)

大明崇禎十六年十月,安南的雨季終於過去了,而安南國首都大螺城也迎來了一個難得的太平時光。這一天,在大螺黎朝皇宮內,大明與安南黎朝總督黎維祺以及莫朝莫敬寬、廣南阮氏使者阮福英和占城總督的使者一起簽署了《大螺條約》

條約的第一條,就是將安南國分為四份,即高平莫朝、大螺黎朝、順化阮朝和南部的占城王國。以上四國都自願加入大中華共榮圈,並自願遵守所有的共榮圈的所有法律條文。

第二條,以上四國都是大明的藩屬,兩年納貢一次,四年朝見一次。大明將分別對四國的總督進行冊封,四國的最高統治者都隻能稱總督,用大明皇帝年號紀年。

第二條,四國之間不允許互相攻伐,如果有矛盾,必須請大明仲裁,如果敢擅自開戰,其餘國家可以將首先開戰的國家滅國,並瓜分其土地。

第三條,四國的新國君繼位,必須派使者到大明來奏報,獲得大明皇帝辦法的敕令之後,方為合法國君。否則,該國國內任何一個人都有權推翻他,並取而代之。

第四條,四國無條件承認《大明海疆圖》所劃分的海疆

第五條,明軍永久占領橫山山脈和順安海口

第六條,大明派遣官員駐北圻各省,監察越吏

第七條,廣南的峴港和富安的春台開放為各國通商口岸

第八條,四國的關稅,經重新改革後,將由大明管理

四國之中,莫朝、占城得利最多,黎朝則是總督重新掌權,雖然失去了一些利益,但是還是劃算的,唯有阮朝,非但沒有獲利,還被迫退還了一部分侵占占城國的土地,這使得阮朝總督十分不滿,為日後的戰爭埋下伏筆。

而大明則通過《大螺條約》使南海真真正正的成為了大明的內海。但是,中南半島的霸主卻還不是大明。要達到這一目標,大明還有一個對手,那就是緬甸的東籲王朝

東籲王朝是緬甸曆史上最強盛的封建王朝。中國史籍稱其為洞吾、東胡、底兀剌。莽瑞體(緬名德林瑞體年在東籲創建,故名。東籲同中國明朝關係密切年遷都阿瓦後,又稱阿瓦。明朝於永樂二十二年)在底兀剌(即東籲)設宣慰使司洪熙元年宣德五年)東籲曾兩次遣使來中國訪問。萬曆年間莽應裏曾進犯雲南,明緬戰爭爆發。

萬曆十一年正月,緬軍攻陷施甸(今雲南施甸),進攻順寧(今雲南鳳慶)、盞達(今雲南盈江),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廷迅速派劉綎和鄧子龍率領明軍進行抵抗,明軍在當地土司武裝的配合下,在姚關以南的攀枝花大破緬軍,取得攀枝花大捷。明軍乘勝追擊,鄧子龍率領軍隊軍隊收複了灣甸、耿馬。而劉綴率領軍隊長驅直入,占領了隴川,俘虜緬甸丞相嶽鳳。嶽鳳投降後,緬甸軍隊一觸即潰,明軍一路收複了蠻莫、孟養和孟璉,孟密土司也宣布內附,阿瓦緬甸守將莽灼也投降了明廷。萬曆十二年五月,緬甸軍隊再次入侵,攻占孟密,包圍五章。明軍把總高國春又率軍擊敗了緬甸的入侵。自此緬甸東籲王朝的勢力被趕出木邦、孟養、蠻莫等土司地區,叛國投緬的大漢奸嶽鳳被押送京師處死,邊境地區的土司紛紛重新歸順明王朝,明緬戰爭以明王朝勝利告終。 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萬曆十三年開始,由於朝政**,明開始繼續被緬甸蠶食。 最後一次戰爭在萬曆三十年爆發,明最終由於援朝戰役爆發,而緬甸由於東方暹羅的威脅開始講和,以明承認緬甸合法獲得孟養,木邦為條件,兩國恢複了正常關係。

為了向緬甸用兵,李龍首先派出使者,聯絡與緬甸有世仇的暹羅國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朝)。本來暹羅曆來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暹羅人也從來以此自豪。阿瑜陀耶王朝像素可泰王朝一樣,也格外看重與中國的關係,在整個明代,阿瑜陀耶就派使臣訪問中國最多一年達到6次。從中國那裏,他們得到了當時國際市場上利潤豐厚的絲綢、瓷器,中國也從阿瑜陀耶獲得了沉香、象牙、犀角等奢侈品。

16世紀以後,西方殖民主義勢力逐漸滲入暹羅。15第一個條約,規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經商和傳教年西班牙和暹羅簽訂通商條約。2年英國被允許在北大年開設商館。7年荷暹簽訂通商條約。自從西洋人以武力打開暹羅的國門,又適逢大明內亂,這才使得暹羅到處可見那些長相怪異的紅夷。

現在的阿瑜陀耶總督名叫巴塞通,他在夏宮以極為高規格的儀仗接見了大明使者禮部右侍郎李國助。

暹羅國的夏宮即邦巴因王宮,帕昭巴塞通總督於1632年開始修建的。整個邦巴因王宮以建在一個人工湖中央的一座金碧輝煌的亭柵為中心,亭柵為典型泰式建築“三尖頂”式,亭尖如同一頂金色王冠,由數十根金色柱子撐起,矗立在漣漪的碧波之上,是夏宮的標誌。宮殿不遠處是一座禦花園,花園北麵是一座中國宮殿式建築,名威哈甲隆殿,中文叫天明殿,泰國式建築埃薩旺貼帕耶阿殿,為木結構建築,屋脊有雙龍戲珠、丹鳳朝陽等裝飾。

李國助在巴塞通王的引領在夏宮裏遊覽了一番,讚道:“這些景物讓本使以為回到了大明呢。”

巴塞通笑道:“我暹羅與大明一樣友好,曆來仰慕大明的文化昌盛。這些年來納貢斷絕,其實是有難言之隱啊。”

“哦?”李國助故作詫異狀

巴塞通說道:“我國西有緬甸不斷大舉入侵,東有安南不斷蠶食我國邊疆,現在那些大鼻子的西洋人也來乘機巧取豪奪,本王是焦頭爛額,束手無策,想訴苦都沒地方啊!”

李國助佯怒道:“這些浪子野心之徒,趁我明室之亂。奪我屬邦,實在可恨,我大明天朝為爾等父母之國,豈可坐視不理!”

話說安南打得血肉橫飛的時候,李龍正在青州的科學院裏參觀李之藻等人的最新發明——蒸汽輪船。

“為什麼要叫輪船呢?”李龍有些明知故問的問道

李之藻指著輪船兩側的兩個巨大明輪,說道:“因為此船不用帆槳,前進後退,全靠著兩個水輪。”

李龍又笑問道:“你們是怎麼想到這個點子的呢?”

李之藻笑道:“中有一節,說的是高太尉討伐梁山,水軍就用了名叫海鰍船的戰船,便是以水輪驅動。不過,那船用的是人力,而此船用的是機器之力,不可同日而語啊。”

李龍很滿意地讚道:“李先生不愧是我大明科學院的首席大師傅啊。”

李之藻笑道:“公爺過獎了,臣比較慚愧的是,還沒能為公爺打造出用蒸汽之力驅動的鐵甲車。”

“這個到不急,我們大明的鐵軍在陸地上已經難有敵手了。而且,我大明限製銳意開拓海疆,這蒸汽船一處,日後我大明的船隊可以縱橫七海,無人能敵了。”李龍笑道:“這第一艘蒸汽船,就以先生的名字命名吧。”

李之藻受寵若驚,趕緊推辭道:“賤名難等大雅之堂。”

“胡說,你可是大明的大功臣。”李龍佯怒道:“就這麼定了。”

這時,一旁號稱弩王的黃鳴崗上前說道:“公爺,沾李大人的光,小的也造了一個連弩,連上了蒸汽機,不知道公爺能不能賞光看一眼?”

“黃先生客氣什麼?隻要是有神兵利器,我李龍都喜歡。”說罷李龍便隨黃鳴崗來到一駕大鐵車前,“咦,李先生,你不是蒸汽鐵甲車還沒造出來嗎?這時~?”

李之藻答道:“回公爺,確實沒造出來,黃大人這鐵甲車雖然內藏蒸汽機,但是這車還須得馬拉人推。”

“哦!”李龍略感遺憾,看來這外麵的鐵甲是用來保護蒸汽機的

黃鳴崗跳上鐵甲車,說道:“我知道我大明已經有了迅雷銃,但是我也聽說那銃子難做,而消耗極大。相比之下,我這弩矢製作簡單,價格便宜。而且現在有了蒸汽機,這新式連弩的威力也不亞於迅雷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