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滅日本1(3 / 3)

遝~~一直大腳踩到了長岡正直的麵前,長岡正直艱難地抬起頭向上看,隻見一個身背城津家十字紋家徽背旗的足輕站在自己麵前,手裏的野太刀已經對準了自己的脖子。

長岡正直正欲閉目受死,忽然寒光一閃,那城津日軍被一個疾奔而來的武士一刀砍翻

“武藏?”長岡正直抬頭一看,原來是細川家的劍術指導——大名鼎鼎的宮本武藏。

“你們~掩護佐渡守去療傷!”已經年介六十的宮本武藏依然豪氣不減,幾個驚慌失措的足輕一見宮本武藏,也立刻鎮定下來,扶起長岡正直就往本丸裏退去

“宮本武藏在此,誰敢~~~”宮本武藏正要放聲大喝,隻聽呯呯兩聲槍響,宮本武藏的腦袋猛地向後一仰,仰麵倒地,隻見眉心和胸口各有一個血窟窿。

隨後,就聽見城津軍中有人高喊:“擊斃宮本武藏啦~~擊斃宮本武藏啦!”

“嘿嘿噢~!”城津軍帶著勝利的歡呼,再次攻占了三之丸。可是二之丸的爭奪戰依然十分激烈。麵對守軍隱蔽在城內各處的射擊孔,明軍的大炮一時也沒辦法。

這時,陳吉祥命人去附近砍來一些竹子,將竹節打通,然後再往裏麵灌滿火藥,做成爆破筒。最後,陳吉祥通過翻譯對新納忠堯說道:“你派敢死之士,將這火藥桶塞進那些垛口(射擊孔)之中。”

久攻不下的新納忠堯也殺紅了眼,於是立刻命人充當敢死隊

“哇呀!”額頭上纏著“必勝”布條的城津兵嘶吼著端起竹竿就往射擊孔裏塞,但是守軍的火槍射擊頻率也不低,敢死隊基本都是衝到距離射擊口還有五六步的時候被打死了。好不容易衝到射擊口前的敢死隊也現射擊口太小,而竹竿太粗,完全塞不進去。無奈之下,敢死隊隻能用竹竿死死地頂住射擊口。

射擊口內的子彈射入竹筒中,引了爆炸。拿竹竿的城津日軍自然是炸的血肉橫飛,射擊口內的守軍也是慘叫連連。在付出幾位慘重的傷亡後,新納忠堯終於殺入了本丸,將脊椎受傷無法動彈的長岡正直的一刀砍了腦袋,然後將躲在壁櫥裏瑟瑟抖的細川家第二代藩主細川光尚生擒。

秋田不愧為北部大藩,明軍在秋田城的倉庫裏現了大批糧食和錢財,按照李龍的既定政策,明軍沒有劫掠日本的普通百姓,反而分給貧民糧食,所以明軍基本也沒有受到什麼挫折。同時,李龍還打出了兩張牌來針對德川幕府:第一張牌就是抬出了天草四郎時貞作為幌子,號召的天主教百姓和大名加入到反對德川幕府的“聖戰”中來。

天草四郎,本名益田時貞,父親益田甚兵衛好次是大名小西行長(日本大名,在關原戰役中被殺)的文牘員。後來時貞被過繼給天草甚兵衛,改名為天草時貞。天草自小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且外表俊秀。有一位相士曾對天草說:“閣下麵相尊貴,本應掌握天下,隻可惜生在德川時代,難成大事。”天草接受天主教思想,在民眾中宣傳“天地本同根,萬物是一體,其間並無尊卑之別”的教義。在二十多年前,一位名叫馬可斯的神父,在被驅逐出境的時候,對信徒們預言道:“將來會有一個十六歲的童男,在此出現。他生有異稟,通曉教義,能顯奇跡。天上的飛雲,紅得像燒焦的一樣,地上出聲音。這時每個人的額頭上現出十字,山野裏飄揚著白旗,基督教吞噬了所有的異教,上帝來拯救萬民了。”而天草四郎就被教民奉為“天童”,因此天草四郎在西南諸藩的百姓中擁有相當的聲望。

明軍實行的溫和政策和天草四郎這個擋箭牌的推出,給明軍解決了許多的問題。日本百姓並沒有覺得明軍這是在侵略他們,反而覺得這是為了解救他們才來的,這裏的大多數人民信奉的是天主教,在小西行長和天草四郎罹難後,因為天主教不允許自殺,所以他們手下的武士們沒有追隨他們的主人而去。這些武士在幕府的壓製下,成為了農民或者是流浪武士。現在有了天草四郎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天童的號召,又是反對他們的仇敵幕府將軍,所以許多武士紛紛要求與明軍一同作戰。

第二張牌就是大中華共榮圈,提出明日共存共榮,互相提攜。現在,已經有朝鮮、琉球、渤泥國、柔佛、南洋諸國加入了這個共榮圈。隻要日本也加入這個共榮圈,日本百姓和商人就可以享受在這個圈子裏的一切好處,例如商人可以自由往來各國而免交關稅,日本人可以來大明學習深造,失地無地的日本百姓可以去大明開辦的工場做工,日本女人可以到中國來渡種等等。總之,加入這個大中華共榮圈,對日本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但是現在愚昧殘暴的德川幕府拒絕加入這個圈子,還與大明的敵人——荷蘭人合作,所以,大明來到日本,不是侵略日本,不針對日本百姓,而是針對德川幕府來了。

攻克秋田藩之後,的大名們要麼望風而降,希望從明軍那裏撈到好處;要麼望風而逃,逃亡江戶向德川家正討救兵去了。到了三月初,整個城就完全控製在明軍和朝鮮、日本的同盟軍手中了。

三月一日,明軍占領與本州的交通要衝門司港,緊接著,陳吉祥部將孫龍和新納忠堯又在明軍水軍和平戶藩鬆浦鎮信的水軍掩護下強渡關門海峽,一舉奪取了長州藩的下關港,遏製關門海峽。這支部隊是由明軍陳吉祥部孫龍及其子孫延齡率領本部四千人馬和三千朝鮮兵、一千五百薩摩藩城津兵和一千平戶藩鬆浦兵組成的截擊部隊。他們的使命就是把幕府大軍阻在下關,不能讓他們突過關門海峽,踏上的土地。

下關,日本本州西南部港口,屬山口縣。位於富山海峽同瀨戶內海間的交通要衝,隔關門海峽與相望。地勢較平坦,氣候溫暖濕潤,軍事要鎮、日本西部軍事門戶,扼住到本州的通道。幕府軍隊要想踏上的土地,就必須要突破關門海峽,通過明軍在下關對麵布下的防線。

“公爺!”

“報!”一個身穿緊身勁裝的錦衣衛忽然出現在暗處,經過李龍的改編,如今的錦衣衛已經不穿顯眼的飛魚服了,卻依舊使用繡春刀。“截獲飛鴿傳書~日本大酋德川家正率領十三萬大軍抵達福島。”

“嚇~十三萬大軍?”鬆浦鎮信嚇了一跳,方才的氣勢全無,新納忠堯也是不敢說話

“可有火炮、火槍?”李龍問道

“沒有火炮,火槍不過四千!”錦衣衛答道

“好~!”李龍笑道:“鬆浦君,我勸你早點屯白布。”

“這是為何?”鬆浦鎮信詫異道

“這十三萬大軍有來無回,該有多少人要用白布啊?”李龍說罷放聲大笑

大明崇禎十六年三月五日,明軍、朝鮮軍和日軍越過下關,進入長門境內,長州藩毛利秀就不敢應戰。隨後,聯軍包圍了萩城,在城下耀武揚威三天。毛利秀就被明軍強大的軍力所震懾,宣布起兵,加入倒幕軍的行列。

“大明鎮國公李龍,見過天皇!”李龍向政仁作揖行禮

“大明日本總兵陳吉祥,見過天皇”陳吉祥也向正仁拘禮

“大明日本副總兵王廣福,見過天皇”王廣福也道

“城津薩摩守左近衛中將久光參見天皇陛下!”

“鬆浦肥前守鎮信參見天皇陛下!”

“毛利長門守右近衛權少將秀就參見天皇陛下!”

隨後是一般小藩主紛紛平服參見

天皇政仁則是戰戰兢兢地說道:“爾等~諸位卿家來見朕,所謂何事?”

李龍大大咧咧地笑道:“天皇陛下不要誤會,我等前來是來向陛下請求賜予大義的。”大義其實就是一個討伐德川幕府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

“大義?”天皇政仁顫聲道:“什麼大義?”

李龍看了城津久光一眼,示意你們日本人的套路還是你們日本人自己來

於是城津久光抬起頭來說道:“德川家正無道,以下克上。剝奪了天皇陛下對日本的統治權,我等起兵就是要求德川家正大政奉還,將權力還給天皇陛下您。為此,特來請求天皇陛下賜予討伐德川家正的大義。”

大政奉還,這是李龍打出的“日本攪亂計劃”的又一張王牌

眾所周知,日本天皇是個橡皮圖章一樣的擺設,天皇無力左右武士階層,武士階層卻可以左右天皇,天皇隻有安心為“神”放棄權力才能保自身安全。(.)日本的天皇早已沒有幹頭,無權無勢,除了與手下這批窮大臣們周旋而外,無事可做。幕府頒布了《禁中及公家諸法度》17條,規定天皇隻許從事學問,誦讀《群書治要》、《禁秘抄》,吟詠和歌,不得過問政治。幕府在京都築“二條城”,作為將軍的行轅。設置官吏,派遣密探監視皇室公卿和關西諸侯。法製嚴別公武,武士官職由幕府授予,革除朝廷授官於武家之製。由此,徹底隔斷皇室和武士的聯係。在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即使在深受儒家忠君思想影響的學者們眼中,隻要天皇失去為君之德,武士們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剝奪天皇的權力。宮廷權力鬥爭中的“德”總會偏向強勢的一方,幕府大權在握,一旦天皇威脅了幕府權力,激怒了幕府,幕府便可以以“天皇失德”為借口,廢黜天皇。

這些都還在其次,最困難的是手頭拮據,捉襟見肘。天皇每年的收入是四萬五千二百五十石,另外有黃金二萬六千四百兩。比起一個小諸候的收入,連一半都不夠,而開銷卻非常浩大。朝廷裏的達官貴人,名義好聽得很,但收入十分菲薄,最多年俸不過一萬石,有的是幾百石。全部公卿貴族的收入總共不到15萬石,整個朝廷連同其他收入僅4o至5o萬石,遠不及一個大諸侯皇室對這班窮官,不能不津貼。但財源何處尋?不得已隻好賣官鬻爵,可憐這窮官窮爵,也都賣不起價錢,稍微值點價的隻有紫衣。這紫衣就是鑲金邊的紫色袈裟,得到天皇準許的就有資格披。而凡身披紫衣者,必須是德高望重、學養兼優的高僧。在僧侶界裏,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日本的僧侶相當有錢,因此不少人就花錢買個紫衣穿穿。

生紫衣事件,朝廷為了財政,事先未同幕府商量,允許大德寺和妙心寺僧侶數十人穿紫衣。 但是幕府製定僧侶之諸出世法度、京都大德寺及妙心寺之紫衣敕許無效。日本的後水尾天皇是德川家正的妹夫,他為了解決眼前的困境,就拚命賣紫衣。結果這玩意泛濫成災,引起了幕府的不滿。於是幕府一商議,決定,凡是天皇授予的紫衣一律無效。

寬永六年(1陸29年),將軍德川家正竟然派他的乳母春日局前往麵見天皇,由於春日局無官無位卻前往麵見天皇(春日局的義兄是朝廷公卿三條西實條,而且春日局的父親是明智光秀的部下齋藤利三,前任丈夫是大名稻葉正成),被天皇認為是奇恥大辱,覺得幕府沒有把他的權威放在眼裏。於是在同一年,憤怒的天皇無預警讓位給才隻有七歲不到的皇女興子內親王,是為明正天皇,這是為了顯示幕府想以自己的外孫繼承皇位的野心。後水尾天皇退位後,仍以太上天皇身份攝政,另外也致力於和歌與佛道。

但是,這並不是說政仁就完全沒有權利**,更多的時候,政仁是有心無力罷了。不過,在各個大名夾縫中求生存的天皇非常懂得城頭變化大王旗的道理,眼下雖然有城津、毛利、鬆浦等大名出來反對德川幕府,甚至還有大海對麵的明國前來幫助。但是明**隊終究是要撤走的,到時候,城津、毛利和鬆浦還是德川家的對手嗎?

大政奉還,即把權利交還給自己這個天皇,政仁是不奢望了,可是現在自己既不敢答應同意下旨將德川家指名為朝敵,又不敢不答應城津、毛利等大名的要求。於是,後水尾天皇政仁忽然皺緊了眉頭,說道:“朕早已退位,此事你們還是與興子內親王商議吧!朕~有點舒服!”兩眼一翻,身子搖搖欲墜,話音未落就撲通一聲摔倒在榻榻米上。[ ]

“陛下~陛下!”侍奉政仁的宮女和侍者亂作一團

李龍心裏不屑道:“想不到堂堂天皇會來這一招。”

城津久光等人也不敢繼續催逼,畢竟把太上皇逼出個三長兩短來,自己可擔待不起。

離開皇宮,城津久光愁道:“陛下不肯下旨,那可怎麼辦才好呢?”

李龍抹了抹下巴,說道:“能說動公卿出麵嗎?”

“關白豐臣秀吉,請他出麵是肯定不行了!”毛利秀就搖了搖頭

李龍笑道:“貴國的公家難道隻有他一家嘛?”

毛利秀就答道:“拿到不是,日本的公家多如牛毛。公家有堂上和地下之分,一般官位在“從五位下”以上為堂上,堂上有上殿的資格,地下無此資格。自平安時代起從公家中升格的從三位以上的貴族,從參議至當時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屬於公卿。太政大臣、右大臣、左大臣、內大臣、參議、大納言、中納言都屬於公卿階級才能擔任的官位。平安時代末期最出名的四大姓氏分別是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 公家按血統劃分(即公家的家格):攝家、清華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陸等 。其中攝家:又稱攝關五家分近衛、九條、一條、二條、鷹司五攝家,均出自藤原氏,都可以官至攝政、關白。其餘~~~~”

毛利秀就還想繼續介紹,李龍擺了擺手,打斷了他,說道:“毛利君,你就挑重要的說,我們能拉攏哪一位呢?”

城津久光說道:“依我之見,就拉攏藤原吉政吧,這家夥是藤原家年輕一輩中比較有才智和野心的人呢。”

毛利秀就笑道:“我聽說過此人,這家夥在公家大臣裏是個比較有謀略的人,因為有點才華,所以就顯得狂妄,與朝廷中其他的大臣之間的關係並不太好。私下裏也表示過對德川家的不滿!另外~~”毛利秀就補充道:“我們還可以聯絡北方的米澤藩上杉家,他們也是在關原大戰後被減封的西軍大名。”

在戰國時代,米澤一帶是伊達氏的領地。1591年,伊達政宗被豐臣秀吉移封至岩出山城,並由蒲生氏連同會津一帶管治,之後蒲生氏鄉過身,豐臣秀吉派遣上杉景勝管治。景勝的家臣直江兼續領有米澤領內的3o萬石。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由豐臣秀賴繼承,政局開始動蕩,與另一名五大老德川家康敵對。後來更因為家康征伐會津中途回到近畿爆關原之戰,結果德川家康取得勝利。1陸o1年,上杉景勝受到了領土減少的處分,不過沒有完全被沒收,減封後隻剩下米澤3o萬石,領土為置賜郡內18萬石以及信夫郡12萬石。

米澤藩設立初期盡量維基陸ooo人家臣團的規模,而領地的實際收入為51萬。後來米澤藩的境況每況愈下。為了維持龐大的家臣團、支撐上杉家過去百萬石大名的虛幻自尊,藩內財政已經陷入入不敷出的惡性循環。米澤藩在15萬 石的領地內,變本加厲地加收苛捐雜稅,不堪重負的領民不斷逃亡,無力逃走的則隻好忍痛墮胎、溺殺嬰兒。米澤藩的人口直線下降,最終為以農為本的經濟基礎帶來致命傷害。當時的米澤藩,財政收入的9o%用於供養5ooo名以上的藩士,全年赤字一度高達白銀3萬兩,商人債款更是數以 十萬計;因歉收與失政,藩內人口僅餘1o萬,米澤仍算得上是日本數一數二的窮藩。當時的江戶市民,為了辟除鐵鍋的“金氣”,往往將寫上“米澤”的白紙貼在鍋底,戲謔挖苦無以複加——從戰國群雄到江戶第一窮藩,九泉下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後代破落如此,不知道作何感想

“好吧,聯絡米澤藩的事情,我會派人去做,也請你們派出使者跟隨,一起說服上杉綱勝!”李龍說道

隨後,李龍便與城津久光、毛利秀就、鬆浦鎮新、宗義成等人一起前往京都的公卿居所,拜訪藤原吉政。

藤原一家做的是貧窮的公家大臣,聽起來,他的名號很嚇人——左大臣,僅次於位居右大臣和征夷大將軍之職的高官。可是,說起來也真寒酸,堂堂左大臣家裏沒幾個侍女,左大臣大人也就那麼幾套充門麵的衣服。沒辦法,幕府給公家大臣們的俸祿太少了。

藤原吉政穿著華麗的直垂與李龍一行人見麵了,李龍一眼就看出那身直垂是長期睡在箱子底,不常穿的禮服,衣服上折疊時造成的折痕清晰可見

一聽說要他領頭號召天下人起兵討伐無道的德川幕府,還要把權力回歸朝廷,藤原吉政頓時興奮不已,“德川家對日本百姓的壓迫,對天皇的藐視和對大名們的欺淩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藤原吉政噌地站起身來,麵向江戶的方向,舉起右手大聲說道:“與其如此淒慘的苟延殘喘,不如光榮壯烈的死去!”

“可是,我們眼下缺少太上皇給予的大義啊!”城津久光提醒道

“那就由我來指名德川家為朝敵吧!”藤原吉政說道:“如果成功了,那就沒人會追究假傳聖旨之事。如果失敗了,那麼所有的罪責就由我藤原吉政一人承擔,太上皇陛下也不用為此負責。”

“勇士們,日本的勇士們,輝煌的時刻終於來到。(.)保衛天皇,保衛皇權,把天皇的權利從無道的德川家手裏奪回來。為了我們神聖的天皇,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藤原吉政頗有幾分政治演說家的才能,他假借太上皇政仁的名義出了號召令,號召天下所有的正義之士一起來加入倒幕大軍。

由於德川幕府對西軍大名的嚴厲處罰,關西到處都是西軍舊大名家臣失去生活來源後產生的浪人。天皇在他們的心目中,永遠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讓他們如此不惜性命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德川家執政後,對武士們所采取的一係列嚴厲手段,讓昔日風光無比的西軍武士,轉眼間成了不名一文的乞丐。

這樣,許多百姓和浪人在天皇方麵“倒幕”的旗號吸引下,紛紛加入了倒幕軍。由於幕府方麵沒有統一的指揮,而倒幕軍的武器又頗為精良,再加上民眾的支持,所以使倒幕軍一路勢破如竹。倒幕軍很快就突破了關原,並在三月二十八日攻克名古屋,一路向江戶進軍。在百姓的支持下,倒幕軍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由先前的一萬多人,展到了四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