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在李龍的率領下趁子夜時分繞過了丹後城,過丹後之町。然後就到了京之町。京之町的西南方向五裏就是京都城。
日本的城和中國的城很不一樣,中國的城是城堡與城市的綜合體,綿長的城牆保衛著市與居民區。但日本的則不同,城與市是分開來的,它們起初隻是為了駐紮軍隊而準備的軍寨,到了平安年代,武士階級開始崛起,於是在文官所住的“宮”和“殿”之外,又興起了“城”這個概念。
起初的城,隻是幾座房子,大不了用木頭和竹子起個籬笆什麼的,到了1370年以後,由於軍事上的需要,“城”開始向“城堡”的概念接近,開始出現用石頭砌成的城牆,然後出現了哨塔等軍事設施。
到了1430年左右,第一座真正意義的“城”在近江出現了,它具有城牆、城門和天守,是一個完善的軍事碉堡。由於日本的軍隊都是農民,所以平時隻駐留很少的常備軍(通常為幾十人),大部分農民都在附近的村生活著,而城裏麵則住著武士及其家眷等。
以日本名城大阪來說,城牆長達5000多米,裏麵修建了了望塔(丸)6個,另有一個6層的天守(本丸),豐臣秀吉及其大小老婆們都住在天守內。
在戰國時期,日本大多概有一萬座“城”,驚人吧?其實多數的城都是木頭構造的,隻是原始意義上的武士之家而已,真正意義的城大概有200來座,比較出名的是大阪、二條、小田原、江戶等,這些城在稍候的故事裏麵也會一一出現吧
二條城就京都的所在地,而日本天皇卻並不是住在京都城中,天皇住在京之町。也就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市場。
這一日,十五名年輕人來到京之町,仿唐的建築在這裏到處都是,結為八角琉璃瓦樣式,前麵是一處酒肆,用漢字寫的酒肆兩個字這幾個年輕人都認識,他們幾個就是李龍特別訓練的特種兵,來到京之町執行偵察,抓捕的任務。
首先,他們不會說一句日語,所以進入酒肆會根本不知道如何打聽天皇的皇宮在那裏,京之町很大。長五千米,寬五千米。各種鐵匠鋪,泥瓦匠,茶館,休閑會所,妓院,商鋪,馬場,糧食鋪,布匹店等等令郎滿目。隻是將領的宅子一般都在二條城中,在京之町裏隻有一個皇宮。
這十五個人在京之町的人海中尋找了大半日,終於在一處靠近湖泊的地方見到一座巨大的宅院。門口有日本士兵站崗,大門上用日本寫了好幾個字,但是其中有一個是漢字“宮”
在確定這個就是皇宮無疑後,這十五個人就埋伏在了皇宮的周圍,隻為了明天晚上大軍趕到後,聽到攻城槍響,就配合大軍,拿下日本天皇作為人質。
雖然日本是豐臣秀吉說了算,但是名義上海是日本天皇的天下,就算豐臣秀吉,他的官位也隻是天皇的將領。天皇有保皇派,比如德川家康就是保皇派的。現在李龍隻有六千多人可以作戰,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駐紮日本,如果可以控製這個傀儡皇帝,對將來控製整個日本有很大幫助。
同一天的晚上,六千大軍在十公裏處紮營,不在往前。楊大力已經帶人去了京之町,現在有張成,陳吉祥帶隊。李龍不見了,同時還少了五名特戰隊的隊員。
二條城外,三更時分,這是一個人在一天中最疲憊的時候,豐臣秀吉和一班幕府的將領都已經入睡,本來豐臣秀吉的住所是在大阪的。可惜現在隻能在二條城過了。
五個蒙麵人穿一身黑衣,頭裹黑布潛入到了二條城下,此時守衛在二條城上的衛兵也到了最疲憊的時候,五人中帶頭的是李龍,還有胡標和胡本,午索午命兩兄弟,胡標胡本原來是武林人士出身,少年習武,金鍾罩,鐵布衫無一不精,學的一身好輕功,而午索午命是馬戲團的出身,擅長調高杆。走鐵絲。
二條城是京之町的主城,也是整個日本的大城,牆高十一米,是現在二條城中住著很多的武者,最主要的是裏麵有豐臣秀吉。
李龍五人身帶了一跟六米長的竹竿,午索握住竹竿往後退了幾步,突然開始助跑,隻見他把竹竿前端往地上一插,全身隨身竹竿躍起,無聲無息的就到竹竿的頂部了。接著午索仍下一條繩子,胡標輕功高,接住繩子,輕輕一拉,胡標如同飛起的燕子一般,直奔午索的竹竿定而去。胡標到了竹竿頂部以後,從腰間抽出一把三寸長的匕首,踩著午索的肩膀輕輕一躍,就往上再次躍出三米、。胡標的匕首在身體達到最高處後往牆縫中一插,整個身體就掛在了九米高空,接著他左手又抽出一支匕首,一手一把匕首插著牆縫用兩手的臂力一下一下的爬上了十一米高的城牆。
城牆上麵有一個排的日本兵在來回巡邏,胡標將腰間帶著的繩子從城牆上放下去,身輕如燕的胡本如同電梯一樣直線而上,很快就爬到了城樓頂上。接著李龍和午索午命也一個一個爬上城樓。
李龍是最後一個爬上來的,恰好他們選擇的城牆比較偏僻,這邊沒有士兵巡邏。
“都記住自己的任務了嗎?”李龍輕聲問道
“放心吧大人,記住了”四人齊聲答道
“好吧,出發”
此時已過子時,李龍順著城牆靠箭垛的一邊彎腰潛行,遇到巡邏的日本兵就趴在城牆的地麵上不做聲,帶巡邏兵過去以後就繼續往城門值班室而去。不一會兒來到了日本城門值班室的城樓,李龍輕輕潛入進去,裏麵的衛兵都睡著了。李龍往門口一看,果然小日本是模仿的唐朝,連值班牌都放在城門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