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運維:在“雲”變革中發展
封麵報道
作者:陳巍巍
隨著雲計算的廣泛應用和落地,以及周邊網絡環境、信息化管理觀念的不斷成熟發展,IT基礎設施高度集中使得傳統的IT運維管理變得越來越被動,也越來越複雜。
有調查顯示,企業IT架構在向雲環境轉型的過程中,普遍較為擔心的問題分別為數據的安全遷移、IT係統架構設計和部署雲之後的IT運維管理。而在部署雲之後,由於IT設備的高度集中,尤其是在中大型企業及數據中心之中,傳統的IT運維管理方式已經越來越難發揮其作用,IT運維管理已然成為橫亙在雲計算道路上的一大難題,因此,企業迫切需要一種集中監控,並且易於使用和管理的IT運維解決方案。
提升效率風險可控
在傳統IT運維中,係統資源相對鬆散,對各業務平台的維護是垂直、分散的,這不僅導致成本大幅提升,也使部分資源由於物理限製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山推作為一家生產混凝土路麵機械組機和關鍵類部件的大型製造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的情況下,就遭遇了類似的問題。首先是IT重複投資,由於子公司之間的運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使得企業內部重複建設問題嚴重,造成成本劇增,並伴隨信息安全風險的增加;其次就是如何保證研發數據的安全。”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支持部副部長許娟分析道。
隨著雲計算越來越深入地進入到企業的核心業務層麵,越來越多的企業遭遇到了和山推一樣的難題。也正是在這樣的需求驅動下,IT運維必須要根據新的運維環境發展出新的運維體係,即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雲計算平台管理體係,這將能夠極大提升對雲服務交付與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同時,該運維管理體係應建立雲計算平台服務標準化管理服務基線、規範及運維管理流程,精細化控製運維管理過程,有效規避運維風險。在雲時代,IT 運維企業需要慎重考慮如何實現與雲計算的無縫對接。
雲架構下的IT運維服務將全麵達成對硬件、軟件、網絡和存儲等IT資源的集中管理和監控,實現自動的係統接入和維護,客觀上減少了對維護人員的需求,且降低了IT運維成本,釋放了被占用的企業資源。從長遠來看,可以給企業整體帶來運維管理製度的改革,IT服務管理的價值就會隨著企業IT規模的發展而日益體現出來。
“為了解決企業自身的問題,山推投入建設了山推雲,但我們認為信息化是三分建設七分運維,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個跨組織的三級運維體係,由各個關鍵業務部門組成一級運維團隊,信息化部門作為二級運維團隊,外部聘請的專家作為三級運維團隊。最終用戶提出的需求由一級運維團隊進行處理,如果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再向上傳遞。”許娟表示,“此外,為了確保30多個信息係統的健康運行,我們針對每個係統建立了健康指標庫,通過抓取係統自身的數據,分析得出目前係統的健康狀況,這其中既包括係統本身的故障率,還包括關鍵業務部門在係統應用方麵的情況,借助這個健康指數以實現對問題與風險的實時把控。”
智能管理角色轉換
據Gartner預計,中國企業IT市場支出將從2012年的1.178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72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8%,高於全球同期3%的增長率。目前,中國CIO們關注的焦點多集中在IT組織建設和發展、IT幫助企業業務流程改進、IT在企業轉型中的作用、IT成本控製,以及其對企業的價值。基於上述分析,預計2013年國內IT運維市場規模增長將在10%~1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