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領兵悄悄抵達襄陽城下,選一處守備鬆懈處,暗取雕弓射殺了城上的崗哨,扔上鉤索,攀緣而上。
偷襲得手,一切都很順利。
一路快速前進,當夏侯霸領兵摸到城門洞處,要搶奪城門洞時,忽然一聲炮響,前後兩營的守兵盡皆殺來,將夏侯霸圍在陔心。
原來李嚴針對投降奪城早已設下良謀,在各處城門洞布置兩營兵馬,一來重點防守城門,二來對付偷襲。今日,這良策果然排上用場。
李嚴一揮手,箭如雨下,夏侯霸所領三千人,死傷近半。眼見形勢危急。
夏侯霸大喝一聲,道:兄弟們,想活命的跟他衝出去。頓時一兩千人的殘兵敗將爆發出恐怖的威力,刀鋒所向,無不奪魂,槍尖所指,盡皆殞命。
嚇得李嚴手下士卒無人敢擋,李嚴命弓弩猛射,卻不敢近身擋夏侯霸,夏侯霸竟然領著剩下的幾百殘兵衝出城外。
李嚴見狀羞憤,勃然大怒。厲聲喝道:李豐你守城,謹守勿出,為父領兵出戰。夏侯霸敢偷襲,後麵必有援軍,看我不打他個落花流水。李豐忙點頭稱是。
李嚴派十多名精幹斥候打探魏軍行蹤,自己迅速點齊八千精兵,火速出城。李嚴出城以後不跟著夏侯霸,卻徑直奔往襄江畔的蘆葦蕩。摸索到劉曄大軍行蹤以後,就派一百精兵,去把劉曄渡江的船隻順水放走了大半,隻留一小半船隻。
劉曄領兵在遠處夜幕中,觀察襄陽城情形,正準備去接應,卻見夏侯霸領殘兵敗逃,於是決定按兵不動。夏侯霸回來後對劉曄細說其情形,劉曄歎道:李嚴果然名不虛傳,竟然有此良策。於是決定先退兵,再尋時機。
話說劉曄退兵,要渡江返回時,卻發現船隻少了大半。正疑惑間,兩麵蘆葦蕩裏喊殺鼓噪起來。劉曄所領兵馬皆爭先恐後取搶船隻渡江,哪裏還有絲毫戰心。出其不意,李嚴揮兵殺來,雖七八千人,卻將劉曄三萬人馬打的四分五裂。
劉曄見敗局已定,正欲上船逃跑,忽然計上心來。三十六計~~苦肉計。此時施展苦肉計也許能乾坤逆轉。
劉曄忙拽住夏侯霸道,如此如此。夏侯霸頓時明白,忙奪過一隻小船往北岸劃走了。劉曄高喝道:敗局已定,我等願降!
敗局已定,我等願降!魏軍頓時紛紛放下兵器,舉手投降。
李嚴命人收繳了所有武器,親自帶隊押著投降的魏軍進城。百姓都來觀看熱鬧,李嚴一馬當先,繡旗招展,刀槍亮麗,威風八麵,襄陽城百姓都盛讚李嚴是當世良將。李嚴更是滿心歡喜。
李豐清點下來,投降的魏軍有一萬多人,一麵奏報表功,一麵加強守備。李嚴命人給劉曄安置了上好的住處,請其參議軍機,圖謀中原。
劉曄盛讚李嚴兵法謀略當世罕有,又說魏國四麵為戰,樊城以北再無雄兵。如今破魏一戰可定。李嚴喜不自禁,大小事物皆聽劉曄意見。李嚴之子李豐勸其父親切莫大意,反被李嚴痛罵一頓,李豐鬱鬱告退。
劉曄白天奉承李嚴,夜裏卻扮作普通士卒,溜出去與投降的魏軍私下裏會麵,約定時日,夏侯霸便會領兵南下,待李嚴與夏侯霸對陣時,反戈一擊。最後立誓,約定的事絕不告訴任何一個人,若敢當內奸,人人得而誅之。
不知不覺已過了半月有餘,這日,忽然聞報說魏國夏侯霸領兵約莫二萬人,直奔襄陽的南山而來,現在已過了襄江。
李嚴聞言大笑道:我正要去取了樊城,他卻送上門來了。要攻襄陽,先取南山。點兵出戰,直奔南山,看我不打他個落花流水。
李嚴留李豐守城,命劉曄隨自己一起出征。
李嚴點齊了兩萬多兵馬出城,不到兩刻時間,抵達南山附近,便見到夏侯霸所領的兵馬,夏侯霸衝鋒在前,瞬間殺了過來。
李嚴高喝一聲:鶴翼陣,隻見李嚴所領的原本蜀漢的兵馬迅速擺陣。和劉曄一起投降過來的魏軍卻不知其陣法。李嚴讓劉曄領之前的兵馬離開陣中,繞到夏侯霸側麵攻擊。這鶴翼陣專製衝鋒的騎兵,夏侯霸必敗無疑。
劉曄佯裝領命,領兵離去。
隻見夏侯霸領兵衝入李嚴的鶴翼陣,騎兵前鋒被中間百十名持大盾的力士合力抵擋住了去路,根本衝不過去,兩側又布置了長槍兵,後麵是弓弩手。夏侯霸所領兵馬前麵衝不過去,後麵卻又衝了過來,兵馬反而自相踐踏,絲毫前進不得。
眼見夏侯霸敗局已定,劉曄對手下的將士們喊道:反戈一擊,就在此時,殺回去!
劉曄領著之前投降的兵馬殺了回去,殺向李嚴的背後。鶴翼陣主要針對正麵衝鋒,可是背後全是弓弩手,基本沒有多少防禦能力。李嚴見劉曄領兵衝了回來,忙策馬到後麵查看,正撞上劉曄前鋒,眼見來勢凶猛,無法抵擋,李嚴忙閃進人群中。
鶴翼陣瞬間被劉曄攻破,夏侯霸與劉曄合兵一處將李嚴的兵馬打的落花流水。李嚴舍了對隊伍逃奔襄陽,夏侯霸領輕騎窮追不舍。
襄陽城頭的 李豐見父親李嚴孤身逃回,後麵夏侯霸緊追不舍,眼見要殞命城下,忙下令打開城門,李嚴逃進城門,城門還沒來得及關閉,就被夏侯霸殺了進來,劉曄領兵隨後趕到。李豐領守軍抵擋,可魏軍士氣高昂,夏侯霸驍勇善戰,李豐的兵馬分布於各處,兵力分散,根本抵擋不住。
兵敗如山倒,李豐至南門領南門守軍斷後,讓父親李嚴先走。李豐撤離襄陽時,掩麵哭泣,卻不敢停留半刻,回首再看一眼襄陽城,多少眼淚往肚裏咽。
劉曄得了襄陽城,整飭防務,對百姓好生安撫。
三十六計~~第三十四計~~苦肉計。苦肉計看準了不殺降將,鼓勵投降這一條。鑽其漏洞,多少英雄人物都曾中了苦肉計。防不勝防,
話說建鄴這邊,曹魏的使者華歆抵達建鄴。 孫權好生招待了曹丕的使者華歆,共述昔日情義,之後華歆提出吳魏接為聯盟,共同對付崛起的蜀漢。
孫權問群臣意見,大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孫權派人問呂蒙、陸遜意見。呂蒙、陸遜二人給的建議基本一樣:亂世需非常之策,魏國今已虛弱,蜀漢強盛,可先答應與魏國聯盟,令蜀魏爭鋒,東吳坐收漁利。
於是孫權答應與魏國結盟,吳魏互不侵犯,為表送還丁峰之情,東吳也送還俘虜的夏侯尚、牛金等魏國諸將。東吳與曹魏頓時休兵。
過了些時日,李恢抵達建鄴以後,孫權一開始略顯怠慢,之後李恢說漢主劉備決定將整個徐州送給東吳,作為償還借荊州的債務,孫權立即殷勤備至,許諾吳蜀聯盟永固。最後李恢又說,將黃河以南的青州都送給東吳,作為吳蜀聯盟永固的厚禮。孫權及東吳群臣皆喜不自禁。李恢在東吳享受到了最高的禮遇。
商議已定,迫不及待,孫權命朱桓領兵接收下邳,命徐盛領兵進駐北海。命張昭統領群臣負責後勤,選派官員,好生治理。增派三萬精兵給壽春的呂蒙,命其隨時保護徐州安危。命淩統領五千精兵駐守曆城,守備黃河以南青州的安全。
東吳群臣都讚漢主劉備仁德信義,劉備的賢名在東吳迅速傳揚。
沒有了壓力,又收到厚禮,疆域擴充了兩三個州。孫權將花玉荷偷偷接到王宮內,二人纏綿悱惻,歌舞升平。張昭數次指責孫權,孫權都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