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三十二行狀元郎(1 / 2)

不到半月,雲長接到聖旨,命雲長為大將軍,全控荊州兵馬,另外命雲長領荊州兵攻拔樊城。雲長受命,調集襄陽兵馬直逼樊城。於禁龐德奉命領七路兵馬往襄江北麵抵擋雲長,在江上與雲長對峙,雲長見於禁軍容整齊威嚴,未敢輕易決戰。於是南北對峙,不分高下。

於禁安營紮寨,龐德見離襄江太近,地勢不高,勸其仔細思量。於禁笑道:“某隨魏王南征北戰,安營紮寨區區小事,本將自有方法。”原來,龐德西北人士,自小畏水,因此勸其遠離江水,然於禁卻不畏水。

話說,孝直看到天空陰霾開始,便召來燕子,暗自吩咐如此如此。燕子不解道:“區區小兒,要他何用?”燕子剛要問起究竟,孝直笑道:“你照辦就是,嗬嗬,虎毒不食子,即使是西北男兒也有致命缺點。”

一日,雲長親自查探軍情,與襄江上遊查探地勢,恰好見到遠處於禁軍營。雲長仔細勘探,見其新意,拂須道:“於禁小兒,不知兵法。安營紮寨於低窪之地,哼!吾不久便破此軍。”果然,不出十天,天降陰雨,飄飄灑灑,雨連續下了三五日不見停歇。

雲長暗自遣精幹之士,披著蓑衣,頂著鬥笠,扛上鐵鍬布袋等物與夜間乘船偷渡北岸,挖掘北岸襄江口岸,引襄江水灌於禁軍營。夜間雨嘩嘩地下,水嘩嘩地流,沒有人能夠聽得清楚是下雨的聲音還是流水的嘩嘩聲。於是於禁的大軍不到幾個時辰就泡在了一片汪洋中,於禁的七路兵馬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性,淹死無數。次日清晨於禁龐德等發現七路兵馬打水漂了,龐德怒罵於禁誤軍。

雲長領兵乘大船而來,無人能擋。此時恰好接到孝直飛馬流行快報,雲長拆開視之,上略曰:“龐德勇武,忠義之人,非威武所能屈。此人有一子,名為龐會。我已命人將其子盜出,如今就在襄陽城北天然居,三樓雅間天字號房。雲長可立即遣人以其子要挾龐德投降,雲長不適合勸降,此人可以由別駕馬謖勝任。若得龐德,陛下又添一猛將。若其不降,先殺龐會,再射殺龐德。禍患不可留,龐會有滅人家族之天命,不可手軟。於禁雖降,其心未降,雲長易遣謹慎之人好生看管。”

孝直知曉龐會的曆史,曆史上龐會隨軍進入蜀中,為報當年關羽斬殺龐德之殺父之仇,而盡殺關氏。雖然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然而確實疆場之上,是敵非友,刀槍無眼,各憑本事,各看造化。龐會未在疆場之上斬殺關氏,卻於入蜀混亂之時殺盡關氏。非其之能,仗鄧艾鍾會之力耳,且關羽已經敗亡,仍盡殺關氏一門,殘忍至極,徒顯其惡耳。因此孝直在書信上說,若龐德不降,立殺小兒龐會。

於禁兵敗被俘,雲長勸降於禁,於禁無奈投降。龐德領百十人與高地上,四周全是水,被雲長圍困其中。但凡有靠近者,皆被龐德射殺,箭無虛發,無人敢靠近。雲長勸降道:“你家兄長,如今在陛下帳下建功,你此時投降,正好與兄長團聚,不是正好。”龐德怒罵道:“要殺便殺,龐某誓死不降。”雲長大怒,欲斬殺龐德,卻想起孝直的書信,於是靜心等待信中的小孩兒。

話說一個小孩被帶到龐德被圍之地,馬謖奉命以龐會勸降龐德。馬謖也不是省油的燈。隻見馬謖高聲朝龐德喝道:“龐令明,休要放箭,我乃荊州馬謖,聽我說幾句話可好。”龐德大喝道:“休要繁瑣,龐德不降。”馬謖道:“你的兒子龐會就在我們的手裏,這裏有他隨身配飾,你且看看。”張苞取來一石硬弓,將小配飾縛在箭上,一箭射到龐德所在高地。

龐德取得配飾一看,再一看另一邊嚇得哭泣的龐會,心一下子掉進了冰窟。龐德自小練箭,視力好於常人許多,別人看的蒙濃,龐德卻清楚地認得,這是他的孩兒,是會兒。龐德大喝道:“關羽匹夫,有本事你出來跟我一比一,挾持一個手無寸鐵的孩子算什麼英雄。”馬謖笑道:“關將軍不在這裏,你別費口舌了。你的孩子就在我手中,你若是不想他死,不想龐家無後,你就聽我一言,跟隨我主,光複漢室江山,休要助紂為孽。”龐德笑道:“魏王待我恩重如山,龐德不敢背棄,魏王輔佐天子,盡心盡力,至死不渝。龐德決不是無義之人。”

馬謖笑道:“魏王雖然對你有大恩,然而曹丕篡奪皇位,天下之人皆懷漢如盼甘霖。”龐德罵道:“劉備也不是正統,一樣可以稱帝,哼!”馬謖忍受不了無謂的爭論了,直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唯一的兒子在我們手裏,你若不降,你和你的兒子今日全要赴死,若是如此,龐家香火從此斷了。你何不留著有用之身,效忠我主公,父子團聚,香火得繼,還能盡些孝道。”龐德道:“劉備號稱仁義之君,以仁德標榜,你們拿著一個小孩子,豈不羞恥。”馬謖道:“來人,將這孩子溢入水中!我看他降是不降。”龐德見狀大急,取出硬弓,弓如滿月,直射馬謖。這邊張苞早有準備,立即以大盾擋住來箭。龐德連射三箭,都被張苞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