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與張既等領兵前往潼關,聞言長安喪失,曹真大呼一聲口吐鮮血昏厥過去。張既也悲呼道:“曹公!我對不起你,西北就此失去了!”一行軍馬繞到徑直往潼關。郭淮聞言長安淪陷,歎道:“總算是告一段落了,哎!”
其實孝直清楚此番謀略,司馬懿實際上是勝出了。司馬懿由於前翻數次敗於孝直便堅守渭河北岸大寨,死守不出,任由孝直送他巾幗女衣言辭侮辱就是死守不出。張飛整日在渭水南岸罵戰,司馬懿就是不予理會。後來眾將受不了了,就紛紛前來祈求司馬懿,要與蜀漢人馬決一死戰。司馬懿眼見眾人怒意難消,又不能扶了眾將的麵子和意願。司馬懿便來一招千裏請戰,說是:他們來德薄才疏,恐有付重托,便遵命堅守,待蜀軍自斃。奈何法正送他巾幗女衣,待他如婦人,侮辱甚深,故向陛下請戰,與蜀軍決一死戰。賈詡一眼就看出來了司馬懿的情況,勸曹丕下令司馬懿不得出戰,並讓衛尉持節在營門外阻攔司馬懿。於是司馬懿每次便惺惺作態,假裝要領兵出戰,卻被衛尉持節擋住了。
司馬懿見到孝直駐紮五丈原,有出奇兵過武功,依山而東直襲長安,司馬懿大驚,以為孝直是民修棧道暗度陳倉,卻不知孝直乘司馬懿出兵攔阻他的時候,取了他的渭南大寨。司馬懿鬱悶不已。回到大寨苦思冥想,最終想得一法,可以使蜀軍全軍危機,攻伐無功。
司馬懿聞曹真在新平大破羌兵十萬,便料定孝直必定要乘機出奇兵偷襲長安。司馬懿便開始布置起來,司馬懿又知曉了前翻偷襲渭南大寨的先鋒不是一支普通兵士,而是一支特強戰力的特殊武裝,於是司馬懿料定,孝直此番若是襲取長安必定用此部隊。司馬懿先命人高掛免戰牌,麻痹孝直的注意力,一方麵調遣大軍往長安靠近。司馬懿為了對付這支戰法犀利的特種兵,特意在長安城內安置了近二萬精兵,設下埋伏。一旦有蜀軍特種兵前來定然叫其有去無回。司馬懿為保完全,命郭淮留守渭水北麵的大寨,暗自調遣張合回援長安。司馬懿向進一步擴大戰果,就命夏侯霸,夏侯威,戴陵各領精兵二萬,分三路抄遠道繞到南麵山間,乘孝直偷襲長安之時,分三路襲取五丈原大寨。司馬懿自領大軍,抵達長安專候孝直。
果然,孝直聞曹真大破羌兵,不再長安,立即決定偷襲長安。兵分三路,前後相繼。孝直為保完全,又密令鄧艾繞到取長安,威嚴直取長安,關興領大軍奔赴長安。如此孝直方安心。司馬懿不知威嚴還在山中長久埋伏,有被孝直用沙粒和土雷擾亂了城內的伏兵,故而戰到最後竟然不敵蜀軍。孝直若不是夢見山崩,再見流星,再有踏葉追風的輕功相助,也不會算到司馬懿暗中的陰謀,也不能及時趕到阻止了特種兵第一次偷襲。
有時候,人算不如天算,這話不假。孔明能看天象,能招東風,能設八陣圖,能喚六丁六甲神兵,能鑲星與五丈原,卻沒能算到上方穀的大雨。故而歎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孝直既得長安,將各處關隘把守住了,便著手處理死傷兵士的撫恤。這些兵士都是蜀中帶出來的弟兄,如今天氣炎熱,若是運回蜀中,沿途早已腐爛,惡臭。可是兵士中有的是死去兵士的親人或者至交,強烈希望能將遺體運回家鄉安葬。
孝直招來死去兵士的親人或者至交好友,對他們道:“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如今天氣炎熱,沿途運送顛簸,遺體變質,是為不尊。有言道:少小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就讓他們在此安歇吧,哪裏黃土不埋人呢?讓他們留在此處,留在大漢的青山上。也可讓後人銘記他們的功勳。”
孝直好言勸慰一番,眾軍士方才點頭同意。孝直親自主持喪葬儀式,讓所有的兵士都葬在終南山下,映襯著終南山的大好風水,映襯著商山四皓的名望,為終南山再添一道風景。孝直寫下悼詞,特種兵剩下的一千多人盡數到來,有的受重傷,不能起身,還是被抬過來的,人們在此刻肅穆致敬。孝直突然傷感了,一將功成萬骨枯,興亡皆是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