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錦繡漢中(1 / 2)

公元前206年,農民戰爭一場風暴推翻了秦王朝後,項羽自恃功高,撕毀各路義軍與楚懷王所定“先攻下鹹陽者王之”的協定,將先拿下鹹陽的劉邦封為漢王。劉邦忍辱屈就,率大軍由子午道進駐漢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台宮廷——即今天的古漢台,並用張良計火燒由關中進入漢中的所有棧道,以示他已很滿足當漢王了,不會再北上與項羽爭天下,來麻痹項羽,打消項羽對他的戒備心理。劉邦以漢台為宮廷,以漢中為根基,在漢中習兵練武,廣納賢才,破格提拔“胯下之徒”韓信為漢大將軍,並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術,打項羽個無備,出奇製勝拿下三秦。

眾人一起說笑有加,談笑風生,看街市繁華,看屋舍林立,看蔚藍天幕,看樹梢烏鴉。不知不覺又見前方有一高台,由南北兩座土台組成,台上的建築破舊,但匾額依舊清晰可見:拜將台。這個破地方可是很有名堂的哦,當年的韓信就是在這裏被正式重用的。要不,說說韓信的故事?

好的滿足一下大家的欲望啊,韓信在史記淮陰侯傳上,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誌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餘視其母塚,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看看,看看,太史公說了,韓信可比周公,可比召公,可比太公。

小鍾麗問道:“拜將壇拜的是誰啊?”孝直道:“拜的是韓信。”鍾麗道:“師傅你給我講講韓信的故事好不好?”

孝直便走便介紹道:“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品行不是很好,就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賺錢的本事不行,就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閑飯,就是在別人家長期做客的意思,人們大多厭惡他。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光吃不做。亭長的妻子嫌惡他,一早把飯煮好,還沒起床就吃完上床睡覺。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這是個二難問題,就相當於一個人把一隻腳提在空中,讓你猜,我是上這個台階呢,還是下這個台階?若是回答上,那我就將腳放回去,若是回答下,那就將腳抬上去,總之就是不讓你答對。這樣的二難問題,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吃虧的總是自己。舉個例子:當年乾隆皇帝出訪見一處過喜事,吃喜酒,就包上一文銅錢讓人前往賀禮,上麵寫到:一文銅錢賀喜,嫌少莫收,收則貪財。當時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一個秀才見到這個就提筆答複:三間茅屋待客,嫌窮莫來,來則好吃。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等到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了寶劍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改歸項羽,項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都沒有被采納。漢王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接待來客的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個人都挨次被殺了,輪到殺他的時候,他抬起頭來,正好看到滕公,就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滕公聽他的口氣不凡,見他的狀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殺。同他談話,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薦給漢王。漢王派他做管理糧餉的治粟都尉,還是不認為他是個奇才。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麵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麼?”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隻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隻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漢王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裏能夠老悶在這個鬼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麼,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漢王說:“我看你的麵子,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漢王說:“那麼,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當下漢王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今天任命一位大將,就象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難怪韓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漢王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