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3)(2 / 3)

感悟

當我們陷入生活最低穀的時候,往往會招致許多來自別人的蔑視,甚至會有人侵犯你的尊嚴。這時,我們也要挺起胸膛做人——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展示並維護我們的尊嚴。

身殘但誌不可殘

1967年夏天,美國跳水運動員喬妮·埃裏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負重傷,除脖子之外,全身癱瘓。

喬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輾轉反側。她怎麼也擺脫不了那場噩夢,為什麼跳板會滑?為什麼她會恰好在那時跳下?不論家裏人怎樣勸慰她,親戚朋友們如何安慰她,她總認為命運對她實在不公。出院後,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視著那藍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潔白的跳板上了,那藍盈盈的水波再也不會濺起朵朵美麗的水花擁抱她了。她又掩麵哭了起來。從此她被迫結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離開了那條通向跳水冠軍領獎台的路。

她曾經絕望過。但現在,她拒絕了死神的召喚,開始冷靜思索人生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她借來許多介紹前人如何成才的書籍,一本一本認真地讀了起來。她雖然雙目健全,但讀書也是很艱難的,隻能靠嘴銜根小竹片去翻書,勞累、傷痛常常迫使她停下來。休息片刻後,她又堅持讀下去。通過大量的閱讀,她終於領悟到:我是殘了,但許多人殘了之後,卻在另外一條道路上獲得了成功,他們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創造了盲文,有的創造出美妙的音樂,我為什麼不能?於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學時代曾喜歡的繪畫。我為什麼不能在繪畫上有所成就呢?這位纖弱的姑娘變得堅強起來了,變得自信起來了。她撿起了中學時代曾經用過的畫筆,用嘴銜著,練習開了。

這是一個多麼艱辛的過程啊。用嘴畫畫,她的家人連聽也未曾聽說過。

他們怕她不成功而傷心,紛紛勸阻她:“喬妮,別那麼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畫畫的,我們會養活你的。”可是,他們的話反而激起了她學畫的決心,“我怎麼能讓家人一輩子養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頭暈目眩,汗水把雙眼弄得鹹鹹地辣痛,甚至有時委屈的淚水把畫紙也淋濕了。為了積累素材,她還常常乘車外出,拜訪藝術大師。好些年頭過去了,她的辛勤勞動沒有白費,她的一幅風景油畫在一次畫展上展出後,得到了美術界的好評。

不知為什麼,喬妮又想到要學文學。她的家人及朋友們又勸她了:“喬妮,你繪畫已經很不錯了,還學什麼文學,那會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是那麼倔強、自信,她沒有說話,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約稿,要她談談自己學繪畫的經過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氣,可稿子還是沒有寫成,這件事對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寫作水平差,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

這是一條滿是荊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藝術的桂冠在前麵熠熠閃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這是一個很美的夢,喬妮要圓這個夢。終於,又經過許多艱辛的歲月,這個美麗的夢終於成了現實。1976年,她的自傳《喬妮》出版了,轟動了文壇,她收到了數以萬計的熱情洋溢的信。又兩年過去了,她的《再前進一步》一書又問世了,該書以作者的親身經曆,告訴殘疾人,應該怎樣戰勝病痛,立誌成才。後來,這本書被搬上了銀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們的偶像,成了千千萬萬個青年自強不息的榜樣。

感悟

身殘誌不殘這句話說的是,身體雖然殘疾了,但是誌氣不可以跟著殘疾。身體殘疾了不要緊,隻要誌氣不倒,信心不垮,那麼總會有一天會做出讓自己都吃驚的成績來。

活著就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一個青年人非常的不幸。10歲時母親害病去世,他不得不學會洗衣做飯,照顧自己,因為他的父親是位長途汽車司機,很少在家。

7年後,他的父親又死於車禍,他必須學會謀生,養活自己,他再沒有人可以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