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香產業現狀發分析及對策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格桑羅培 祝恩標 白瑪卓拉 次仁白瑪 劉鎮
【摘要】西藏藏香產業在政府的引導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西藏得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藏香產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在研究藏香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分析該產業發展中的不足,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探索藏香產業今後的道路。
【關鍵詞】西藏 藏香產業 現狀分析
一、西藏藏香發展概況
藏香,被譽為“藏域三寶”之一,是西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用它朝佛、驅邪及各種宗教活動。傳統手工藏香,香味醇正,點過一支整間屋子都有“餘音繞梁”之妙,香味經久不散;其另外一個功能就是防蟲防蛀,似樟腦而勝樟腦,其香味自然散發,防蟲同時保持衣物自然清香。
藏香作為藏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曆史。早在公元7世紀,佛教融合了西藏原始苯教的優點,逐漸形成了藏傳佛教,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居民信教比率非常高,由於祭祀需要,高原先民便創造了煨桑習俗。佛教徒焚燒柏枝、巴裏(一種植物)、糌粑等供品以祭祀神靈,這就是最早的藏香。在吐蕃藏王鬆讚幹布時期,創立了藏文的吐蕃七賢之一吞彌·桑布紮根據所學,在現今尼木縣吞巴溝發明了水磨香車,研製出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的藏香,被譽為“尼木三絕”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現在,隨著國家援藏力度進一步加大及西藏旅遊業的長足發展,藏香逐漸為外界人們所熟知並已初具規模。
二、西藏藏香產業現狀
在廠址分布上,西藏有三個地方被認為是傳統的藏香生產地。分別是吞彌桑布紮的故鄉尼木縣,山南地區的敏珠林寺和拉薩堆龍德慶縣。尼木縣吞巴鄉吞巴村是藏香發源地,當地群眾多從事藏香生產,以此為生;而敏珠林寺則是藏傳佛教寺廟,製作藏香主要是為了日常焚香供佛並少量對外銷售;堆龍德慶縣則是由拉薩的市場需求推動而形成的。在拉薩分別有尼木縣的西藏老香坊、神水藏藥廠、優敏芭藏香廠等15家規模不等的藏香廠,其他地區藏香廠包括山南藏香工坊、紮什倫布寺藏香廠、古格藏香等一些被外界熟知的香廠。此外,由於藏香原料跨平台通用性,許多藏藥廠內也開展藏香生產,其代表是神水藏香。
在製作工藝上,傳統的藏香生產配方一般是以柏樹樹幹為主料,再以藏紅花、麝香、白檀香、紅檀香、紫檀香、沉香、豆蔻、穿山甲、甘菘、冰片等幾十種香料按適當比例配合主料搓揉而成,全程手工製作,多集中於民間作坊和寺廟,這就使得傳統藏香品種單一、數量少、市場小。隨著西藏的發展,藏香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拓展到了旅遊紀念品、禮品的新領域。一些民間藏香作坊也因市場需要進行了藏香製作上的革新。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采用機器生產代替人工,其中山南敏珠林寺於06年底引進了一些先進機器設備,提高了生產率。
在企業的日常經營中,一些藏香廠意識到要想獲得發展,就必須創立自己的品牌。在調查中發現,這些藏香企業中比較成功的有優敏芭藏香廠,這家藏香廠2001年成立,尊重傳統的同時銳意革新,成功打造了優敏芭古藏香的品牌,在北京、上海、深圳、港澳台等地區都有銷售點,甚至在國外也廣受喜愛,市場效益可觀。該企業還利用藏香研製了西藏第一瓶藏香水,豐富了藏香產品。另外,優敏芭藏香廠也為迎合旅遊市場推出了藏香袋,頗受歡迎,這是很可貴的。其他廠家在市場發展中也逐步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經營中還普遍存在一些質量、管理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