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科學選擇的智慧(1)(2 / 3)

每件事都需全心貫注

努力付出去做每一件事,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交待。

法國馬賽有一名叫多梅爾的警官,為了緝捕一名強奸殺害女童埃梅的罪犯,查了十幾米高的文件和檔案,足跡踏遍了四大洲,打了30多萬次電話,行程幾萬公裏。幾十年來,由於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追捕凶犯上,結果兩任妻子都離他而去。他仍矢誌不渝,經過52年漫長的追捕,終於將罪犯捉拿歸案。當他用手銬銬住凶手時,已經是73歲。他興奮地說:“小埃梅可以瞑目了,我也可以退休了。”有記者問他,這樣做值嗎?他回答:“一個人一生隻要幹好一件事,這輩子就沒有白過。”

“一生幹好一件事”,這個標準似乎並不高,但要真正幹好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也不是那麼簡單。當年萊特兄弟為了讓飛機飛上藍天,一輩子忙得連結婚都沒時間。為此,他們卻幽默地說:我們沒時間既照顧飛機,又照顧妻子,隻能幹好一件事。

隻要再多一點堅持。隻要再多敏捷一點。隻要再多準備一點。隻要再多注意一點。隻要再多培養一點精力。隻要再多一點創造力。

一所大教堂的牧師許多年前問一位美國學者:“你知不知道任何有關南非樹蛙的事?”

“不知道。”學者有點兒驚訝地回答他。

他說:“你可能不想知道南非樹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5年內你就會成為最懂南非樹蛙的人。有人會邀請你到他們總公司,還付你一大筆錢就為聽聽你對南非樹蛙的意見。當然,這是很專業的一門學問,聽眾可能不多,但想想看,隻要持續5年內,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你就能夠成為南非樹蛙這領域中最具權威的人。”

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每天投資5分鍾的時間(與5個鍾頭的時間相比實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伍迪·艾倫說過,生活中90%的時間隻是在混日子。大多數人的生活層次隻停留在:為吃飯而吃、為搭公車而搭車、為工作而工作、為了回家而回家。他們從一個地方逛到另一個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卻很少有時間從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標。

就這樣,一直到老死。

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距離,並不如大多數人想像的是一道巨大的鴻溝。成功與不成功隻差別在一些小小的動作:每天花5分鍾閱讀、多打一個電話、多努力一點、在適當時機的一個表示、表演上多費一點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中多試驗一次。

偉大的哲學家馮·哈耶克說:“如果我們多設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標,多一分耐心,多一點堅持,那麼,我們事實上便能夠進步得更快且事半功倍;如果我們‘自以為是地堅信我們這一代人具有超越一切的智慧及洞察力並以此為傲’,那麼我們就會反其道而行之,事倍功半。”

在實踐理想時,你必須與自己做比較,看看明天有沒有比今天更進步——即使隻有一點點。

龜兔賽跑,烏龜雖然笨拙,但它貴在堅持,有目標,有毅力,所以勝了兔子。

我們都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隻兔子和烏龜賽跑,兔子因為速度快,沒幾分鍾就領先烏龜一大段路,而也就因為領先太多了,兔子便停下來休息。沒想到一休息,竟然睡著了,也不知睡了多久,一覺醒來,烏龜已到達終點啦!

這隻是故事,是人編出來的,因為動物界絕對沒有兔子和烏龜賽跑這種事,但在人的世界裏,卻天天上演這種故事。

有些人一出社會便呼風喚雨,飛黃騰達,有些人卻抑鬱不得誌,可是過了幾年,情況反過來了。

像這種情形,到底是命運捉弄人,還是人為造成的呢?

恐怕兩個原因都有,以命運來說,的確有人因為不可抗拒的客觀環境的影響而遲滯了他的發展,但有些人的不得誌卻是自己造成的,就像故事中的那隻兔子,因為它停下來,懈怠了,所以被本來落後的烏龜迎頭趕上。人也會因為滿足現狀,不再追求進步而被天資、能力比自己差的人趕上——甚至被遠遠地拋在後頭。

你的資質是“兔子級”還是“烏龜級”的呢?

如果是“兔子級”的,那麼恭喜你,因為你擁有比別人優秀的條件,兩個蹦跳,就可到達終點,但我也提醒你,別在半途睡著了。因為有“兔子級”資質的人最容易驕傲、自滿而停頓,甚至“睡著了”,這也是“兔子型”的人的悲哀。

不管你的資質是屬於什麼型,都最好把自己當成“烏龜型”,也就是說,做烏龜,而不要做兔子。

“烏龜”的精神就是永不停止地努力,不管陽光多強烈,也不管兔子在樹底下乘涼是多麼舒服,隻是永不懈怠地向前。如果你有烏龜的精神,又有兔子的資質,那麼你的成功自可預期,如果你的資質是屬於烏龜型的,那麼你的努力,也將獲得佳績,你可以不趕上兔子,但你一樣可以到達終點。

有“兔子型”資質的人若把自己當成“烏龜”則是謙卑,可避免自滿,而有“烏龜級”資質的人了解自己是“烏龜”則是明智之舉,反而更踏實,不妄想,也不妄求,一個一個腳印,雖然辛苦煎熬,但卻最實在。或許人們不會送鮮花給落後的烏魚,但卻會給它鼓勵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