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學會選擇,暢享優質人生(4)(1 / 2)

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的人一般都不承認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固然有很多失敗是來自於客觀因素,無法避免失敗,但大部分失敗卻都是因主觀原因造成的。

也許你認為失敗是因為部屬侵占公款,但那也是因為你用人不當,管理不善。

也許你認為失敗是因為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但那也是因為你對全球經濟走向疏於了解、研究、判斷,無法預測。

也許你認為失敗是因為投資過大,但那也是因為你的判斷有問題。

總而言之,你完全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去研究失敗,如你的判斷能力、執行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為事情是你做的,決策是你做的,失敗當然也就是你造成的。因此,你大可不必去找很多借口。即使找到了借口,那也不能挽回你的失敗。

前麵說過,有些失敗是來自於客觀因素,逃都逃不過,但你還是不要找這種借口的好,因為找借口會成為一種習慣,讓你錯過探討真正失敗原因的機會,這對你日後的成功是毫無幫助的。

麵對失敗是件痛苦的事,因為這就仿佛自己拿著刀割傷自己一樣,但不這樣做又能如何?人不是要追求成功嗎?因此碰到失敗,要找出原因來,就好比找出身上的病因一樣,以便對症醫治。

要找出失敗的原因並不很容易,因為人常會下意識地逃避,因此應雙管齊下,自己檢討,也請別人檢討。自己檢討是主觀的,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別人檢討是客觀的,當然也有正確的和不正確的,兩相對照比較,差不多就可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了,這些原因一定和你的個性、智慧、能力有關。你不必辯白,應該好好看待這些分析,誠實地加以麵對,並自我修正。如果能這麼做,那你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並且成功得比較快,如果一碰上失敗就找借口,那很可能你一輩子失敗的機會會多於成功的機會,因為你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病因”,當然也就要時常發病了!

老是為失敗找借口的人除了無助於自己的成長之外,也會造成別人對你能力的不信任,這一點也是必須注意的。

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身臨失敗之境卻毫無意識,甚至自以為勝,這才是一種人生的悲哀!

思維決定方向

思維是一種心境,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感悟。在伴隨人們的實踐行動過程中,正確的思維,良好的思路是化解疑難問題、開拓成功道路的重要動力源。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就是他們看待問題的方法。一個人如果是個積極思維者,經常進行積極思維,他就容易接受挑戰和應付各種麻煩事。由此,也就意味著成功已經開始了。

大概是40年前,南非某貧窮的鄉村裏,住了兄弟兩人。他們受不了窮困的環境,便決定離開家鄉,到外麵去謀發展。大哥好像幸運些,被奴隸主賣到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卻被賣到很窮困的菲律賓。

40年後,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一起。這時候的他們,已今非昔比。做哥哥的,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間餐館,兩間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他們有些承繼衣缽,又有些成為傑出的工程師等科技專業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分量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都成功了。但為什麼兄弟兩人在事業上的成就,卻有如此的差別呢?

兄弟相聚,不免談談分別以來的遭遇。哥哥說,我們黑人到白人的社會既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才幹,惟有用一雙手煮飯給白人吃,為他們洗衣服。總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們黑人統統頂上了,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事業卻不敢奢望了。

看見弟弟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羨慕弟弟。弟弟卻說:“幸運是沒有的。初來菲律賓的時候,擔任些低賤的工作,但發現當地的人有些是比較愚蠢和懶惰的,於是我經過思考便接下他們放棄的事業,慢慢地不斷收購和擴張,生意便逐漸做大了。”

上麵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在很大程度上,由思維控製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同時,思維也決定了自己的視野、事業和成就。

又如,一位年輕的船員,第一次出海航行,在航行途中,不幸突遇狂風巨浪,帆船的桅杆被吹打得快要斷裂了。他受命爬上去修整,免得翻船。當他往上爬的時候,由於船體搖晃很厲害,加上桅杆很高,他又一直往下看,好幾次差一點摔了下來。一位有經驗的老水手急忙對他大叫:“小夥子,不要往下看,抬頭往上看。”年輕的船員聽了不再低頭看下麵,而是抬頭隻往上看,那種天搖地動的感覺瞬間就消失了,心情恢複了平靜。

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碰到極令人興奮的事情,也同樣會碰到令人消極的、悲觀的事,這本來應屬正常。如果我們的思維總是圍著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轉動的話,也就相當於從高處往下看,那麼,終究會摔下去的。因此,隻有懂得“思維影響人生”這個道理,才能較好地把握自己。如困境中做到臨危不亂,寵辱不驚,從容地化解生活的難題,那麼自然就會達到智慧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