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
梁曉聲寫過一封非常感人的家書,這封信的起因是他的親戚希望利用他的關係辦點事,言辭很懇切。但是,梁曉聲拒絕了,原因是“我們”應該“過小百姓的生活”,用自己的汗水實實在在地做點事情,如果實在貧窮,他先寄去一部分稿費,至於說求人辦事,還是免了的好,因為“我們的父親”一輩子不求人,這是多麼美好的品格啊,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肯定會得到大家的尊重。
拒絕的話句句都說在理上,讓人頻頻點頭,可是,生活中的人們並不都像梁曉聲一樣明智。拉關係談交情似乎是習以為常的事。有人幹脆說,生活就是一張網,我們都是一隻隻網裏的蟲,如果什麼“事”都辦不了,在人們的眼中就注定成為沒有能量的懦弱的人,甚至逐漸被人們忘記,因為你根本不重要,你隻是網上的一個洞,這個洞是有些討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實在非常微妙,你說你誰也不求,反倒成了缺點了。
這種關聯有時能構成一種可怕的力量,比如說你一旦在單位形成了這樣一種印象,腦門上似乎就標明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字樣。這種習慣的勢力對年輕人來說是一種威脅。可是,年輕人不應該這麼想,因為你是改變世界的力量,還沒等施展拳腳呢,先被原有的狀態同化了,這就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味道了。凡是交流和幫助是應該有個範圍的。要想做成大事,從心底裏感到生命的充實,就必須靠自己,而且,所有的事實都證明,“一切靠自己”是最明智的生存理念,比如說寫情書、吃喝拉撒睡,靠得了別人嗎?因此,自立絕不可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個詞也不是專門對年輕人說的。長輩為晚輩找工作的時候經常跟“自立”背道而馳,別為暫時的“如意”而衝昏頭腦,路還長著呢,誰不知道誰呀?
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常常能被人看重。這是他的資本,他的與眾不同。猶太人教育子女的方式是非常特別的,他們在孩子們麵前挖一個坑,然後叫孩子往前快跑,孩子如果乖乖地掉進坑裏,一定會遭到嚴厲的責備:
“在這個世界上,不要相信任何人,隻能相信你自己。”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自己摔跤了,絕不會像中國孩子一樣連哭帶鬧,猶太人的孩子大都會自己爬起來,因為他們知道,哭鬧無濟於事,誰有工夫管你!這些父母並不是狠心的爹娘,他們足夠聰明,知道孩子最應該得到的是什麼。
對於充滿朝氣的年輕人來說,要是覺得自己有能力,一百個人說你是白癡也沒用;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廢物,一千個人給你注射上興奮劑也白搭。任何人的生存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和機遇,跟別人的暗地照顧沒有決定性的關係。天道酬勤,隻要你一心向善,執著拚搏,生活一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想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就給自己一定的信心,要想平平庸庸過一輩子,別人也沒辦法。
不戰而屈人之兵
爭辯或許使你偶爾獲勝,但沒什麼值得得意的,因為你失去了對方的好感。
怯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動和大吵大嚷,聰明強幹的人什麼時候都應保持自己的尊嚴。
永遠避免跟人家正麵衝突。說這句話的人不知道是誰,但我受到的這個教訓仍常存不滅。那是我最需要的教訓,因為我是個積重難返的杠頭。小時候我和弟弟,為天底下任何事物都抬杠。進入大學,我又選修邏輯學和辯論術,經常參加辯論賽。我聽過、看過、參加過無數次的爭論。這一切的結果使我得到一個結論:
天底下隻有一種能在爭論中獲勝的方式,那就是避免爭論。
十之八九,爭論的結果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即使贏了,但實際上你還是輸了。為什麼?如果你的勝利使對方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麼樣?你會覺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他會自慚形穢,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而且——“一個人即使口服,但心裏並不服。”
國內某人壽保險公司立了一項規矩:“不要爭論!”真正的推銷精神不是爭論,甚至是不露痕跡的爭論也要不得。人的意願是不會因為爭論而改變的,當你在表麵上看似說服了他的時候,他可能是厭倦了跟你吵,而內心仍然堅持原來的觀點。
你想不想擁有一個神奇的短句,可以阻止爭執,除去不良的感覺,創造良好的生存意誌,並能使他人注意傾聽?好極了。可以這樣開始:“我一點也不怪你有這種感覺。如果我是你,毫無疑問的,我的想法也會跟你一樣。”
像這樣的一段話,會使脾氣最壞的老頑固軟化下來,而且你說這話時,應有百分之百的誠意,因為如果你真的是那個人,當然你的感覺就會完全和他一樣。
例如,你並不是響尾蛇的惟一原因,是你的父母並不是響尾蛇。你不去親吻一隻牛,也不認為蛇是神聖的,惟一原因是因為你並不出生在恒河河岸的印度家庭裏。
你目前一切的生存現狀,原因並不全在於你——記住,那個令你覺得厭煩、心地狹窄,不可理喻的人,他那副樣子,原因並不全在於他。為那個可憐的家夥難過吧。可憐他,同情他。你自己不妨默誦一個喝醉的乞丐蹣跚地走在街道上時所說的這句話:“若非上帝的恩典,我自己也會那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