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免費醫療為何引起炮轟?
專欄
作者:金汕
媒體報道,上海市體育局與華山醫院簽署醫療保障協議,華山醫院正式成為上海市世界三大賽(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奧運項目冠軍的醫療保障定點醫院。更令人咋舌的在於這是一份終身製的免費醫保。而享受這項政策的上海運動員,包括劉翔、陶璐娜在內共23人。
劉翔們免費醫療了!這的確給華山醫院做了個大廣告,確實有轟動效應,但不客氣地說,沒有任何示範效應,如果有,也是負麵效應更大。
對於劉翔這樣的億萬富翁來說,有沒有這樣的保障並不會影響他的生活。我們沒有必要因此而怪罪劉翔這麼有錢還享受特權,他和孫海平出資為上海50位老年白內障患者做手術的義舉,說明他並不是計較金錢的人,這個協議送給他想必他也有難言之隱。
而所謂的三大賽冠軍享有這樣的權利既無中央下發的政策規定,恐怕也沒有經過上海市人大的討論通過。而華山醫院作為衛生部直屬複旦大學的公有製醫院,這筆費用從何而來?納稅人出肯定不合理,從其他病人身上賺也太無情。所以消息一出,讚之者少,抨擊者多。在一個把金牌當作圖騰崇拜的國度,在運動員馬太效應愈演愈烈的領域,無形中加劇了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同時就其貢獻來說,姚明無論知名度和為國家帶來的榮譽,不亞於劉翔,更要高於陶璐娜等,僅僅因為不是奧運會、世錦賽冠軍,他也被排除在外,幾乎讓人哭笑不得。當然姚明也不會在意,但對於在落後項目辛辛苦苦、流血流汗、生活拮據的運動員來說,是十分不公平的。更不用說各個領域都有傑出人才,用科研為國家增加無數億斤糧食的袁隆平好像也沒有這種待遇。
我想起5年前隨北京電視台去上海采訪一些優秀運動員,同樣屬於上海體育局的運動員,張惠康的處境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張惠康是中國足球唯一一次衝進奧運會的功臣,後因頭部撞在門柱造成精神問題。他年邁的母親說,年近八十的她還要照顧四十多歲的兒子,他每月的薪水隻有1000多元,連媳婦也娶不上。看病也隻能要最便宜的藥,其母歎息他們已經成為最底層的人。張惠康的悲慘遭遇說明對優秀運動員的醫療尚未跨越初級階段,而對“三冠”運動員的保障已經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
運動員繳納醫療保險費既是必須也是義務,哪怕是世界冠軍,也要和普通人一樣,不能一個金牌免交終身。諾維斯基要代表德國男籃參加歐錦賽,他的保險隻是在NBA範疇內可以理賠,他自己出了20萬美元給自己做保險。他的影響力也不亞於劉翔,而他的保險不僅不能管終身,甚至不能跨越地域。而為何到了中國就能有如此的慷慨?
還是體育係統太把金牌作為行業的GDP。於是用近乎荒唐的方式來促進對政績的渴望。中國運動員的後顧之憂已經從鄒春蘭、艾冬梅這些曾經冠軍的遭遇折射出積重難返的弊端,其保險製度的滯後不是通過解決寶塔尖就能遮百醜的。
最令人擔憂的是學校的體育鍛煉因為缺少保險製度,鍛煉在很多學校幾乎處於癱瘓狀態。別看足球最落後,足協卻在率先探討足球為什麼難以進校園,得出保險不解決無校願開展的結論。他們在日本考察看到,日本的體育保險在社會保障體係中占的比重很大,覆蓋範圍較寬,從而可以毫無顧忌地開展校園足球。結果倒是名聲最臭的足協用王健林的讚助為一批學生買了中國第一份學生足球保險,而熱衷優勢項目的冠軍迷們依然把前所未有的優惠給了極少數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