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娘手掌一晃,掌心浮現了一本材質枯黃、隻有十多頁的書籍。
“這是你家老祖宗留給你的。”
“這是……”陸元鬆接過來就看到書籍封麵上寫著四個大字:九轉玄功。字不是現在大玄皇朝官方通用的小篆,而是前朝、前前朝,甚至更久遠的年代通用文字——鳥篆文。
在夏母還在時,陸元鬆在荊林侯府享受與其他貴胄子弟同樣的舒適生活,有教書先生上門教學,讀四書五經,也教授一些通用文字之外的文字,包括了鳥篆文,所以,看到這本年代似乎很久遠之前的書籍,陸元鬆瞬間就認出了上麵的字。
除這四字之外,封麵中央還印有一朵花,九瓣,七彩。
“揚眉老祖他去了哪裏?”陸元鬆直接將這本九轉玄功收入懷中,隨口問道。
“他去做他想做的事了。”胡春娘似乎不想多說關於陸揚眉的事,她端莊嚴肅地坐著,目光直視陸元鬆,透過陸元鬆的眼睛,仿佛要看到陸元鬆的內心。
“你可知‘道’為何物?”
陸元鬆想了想,道是什麼他隱約有些理解,他讀過道德經,那些精辟的言論他記得很多,輕輕咳嗽一聲,他說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住口,我沒有叫你背誦道德經文,我隻想問你,你自己對於‘道’的理解!”胡春娘冷哼著打斷陸元鬆的侃侃而誦,一雙杏眼流露出些許的氣憤之色。
這個世界居然也有道德經?陸元鬆愕然,他在腦海中仔細想了想兒時所學的四書五經,與後世的四書五經完全不同,這四書五經分別是《兵書》《刑書》《農書》《名書》與《佛經》《儒經》《易經》《禮經》《樂經》。
這些都是上古聖賢所著,傳承萬年不曾斷絕。
但他確實不記得有一本書叫《道德經文》,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才向胡春娘背誦這兩段箴言,本以為胡春娘聽後會驚異,會誇讚,會認定他有悟性,沒想過卻是這樣的結果。
剽竊他人的東西果然不太好。
那麼,道到底是什麼呢?大玄傳裏麵說‘道’:所謂道,即方圓之外的異端邪說,方圓之中是律法。道以邪說蠱惑人心,信則有不信則無,如神鬼,如妖魔。道與自然,凝神靜心,天人合一,妄永生,求超脫,精神不正,雖有大能力,隻能顧得自身,無法兼濟天下。
道講究超然物外,天人合一,卻難以獲得真正的超脫,信天命,講元神。
陸元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腦海中突然冒出許多與‘道’有關語句,這些語句幾乎都來自祭廟之靈留給他的記憶。花團錦簇,美妙文章,上古聖賢的著作,以及大量自我理解的東西。
這仿佛是一個文庫鑽入了陸元鬆腦海,又像一個飽讀詩書的大儒將一生所學以醍醐灌頂的方法交給了陸元鬆,他心思電轉,終於,總結了一條形容‘道’的言語。
“道,由‘之’與‘首’組成,之首前麵是虛無,傳說宇宙開辟之前是一片混沌荒蕪,後來混沌化為萬物,所以,之首前麵就是混沌,萬物之首就是道,道是一切事物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