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玄傳(2 / 2)

司徒玄機就說這個農夫是不教之民,是他的障,可惜他未破障而出,所以他覺得自己的文治不夠,不能成賢。

這個小故事曾經做為了大玄前年的科考試題,讓考生對於考題隨意敘述,這是大玄科舉史上第一次讓考生自由發揮的答題,但其結果確實令人驚愕,因為數千考生隻錄了一人,那人就是狀元公李旭,出身稷下學宮,而司徒玄機也是出自於稷下學宮!

伏在書桌上,陸元鬆一頁頁地翻閱《大玄傳》,越往後看越覺得心驚,司徒玄機此人簡直就是神聖,許多思想觀念居然與後世相似,如果放在後世那個維度,此人絕對是個在春秋時期能夠稱為‘子’的人物,像莊子、墨子之類,開辟了一個流派,代表了一個時代。能夠在武學盛行的朝堂上開辟出一個文學天空的人,豈會簡單?

陸元鬆深深感慨著司徒玄機之博大,不知不覺翻閱到武篇。

開頭即寫道:“武者俠也,敵一人為勇,敵十人為武。何謂武?勇猛精進、殺伐決斷、視死如歸、義薄雲天、除暴安良就是武!”

“忽一日,聞雷鳴,見一武者於屋頂練功,雷劈之而不死,為先天護住心脈一口氣息。人不可無氣,氣骨、氣勢、氣運,隻要有一氣尚存,人命便在。”

“讀書煉神,習武健體,體魄強大,反哺精神,而精神雖盛,卻不能練體,故武在於個人。”

武篇講了許多武學知識,但沒有涉及到武學功法,隻是開闊了武者的思維,不至於鬱結。而陸元鬆現在習武所缺的正好是功法,所以他未多在意武篇中所述,直接翻到道篇。

“所謂道,即方圓之外的異端邪說,方圓之中是律法。道以邪說蠱惑人心,信則有不信則無,如神鬼,如妖魔。”

“道與自然,凝神靜心,天人合一,妄永生,求超脫,精神不正,雖有大能力,隻能顧得自身,無法兼濟天下。”

有一個神話是講亙古以來存在一位神明,隻要人誠心誠意拜奉他,他便能滿足信徒任何條件,一位成婚十年之久的婦人為求子而信奉了這個神明,時間不過三月,此婦便懷孕,後來生下一男丁。

又有一經商小販,破產後篤信該神明,天降浮財,小販憑借那些平白得來的財物成為一方巨商。

又有一屠戶,由於殺生過多而生出障物,總覺得有鬼怪纏身,神明降夢指示其隻要放在屠刀虔心拜奉,便可消災滅禍。屠戶初時不信,有大量蓄養的牲畜無端死去,神明再次降夢以示,屠戶半信半疑,一次屠狗時剁掉狗頭,那無頭狗居然掙紮開來,蹦蹦跳跳活動了大半日才死去。屠戶真正害怕了,開始信奉神明,不久後察覺纏繞自己的穢物消失,此後安安樂樂,再無奇異。

《大玄傳》的道篇有數十個故事,多是神話傳說,讓人有些雲裏霧裏,不知所雲,故事幾乎沒有蘊含特別的含義,與其開篇言論‘精神不正,雖有大能力,隻能顧得自身,無法兼濟天下’這種話毫無關聯。

經篇開頭這樣寫道。

“經是醫學,即脈絡。任何生靈有潛能,經開發潛能,強化潛能,狂暴、治愈、延壽、血化之術看得見摸得著,無所不在。”

三百年前大玄皇朝出了一位醫學聖手,可治愈天下一切疾病,亦可為人延壽,助人修行,天下人莫不向往之。一日,皇帝下詔召見,不去。帝怒,遣人捉拿,遂進宮。

帝請延壽,聖手不從,言若延其壽,自己便會殞命。帝問其故,答曰:“人有五常,生老病死天注定,尤其帝皇之尊,若延壽,屬逆天之行,帝皇即位乃天授,豈可逆天行事?”

聖手沒有為當時的帝皇延壽,自己卻活了二百多年,逆天否?否!其經符合天意,出神入化,天留其身,遂生常青命。

經學之說曆朝曆代都極為盛行,就說如今,皇帝專設醫經院,研究人體潛能,治病療傷,不可或缺。

合上《大玄傳》,陸元鬆揉了揉眉心,書桌上的油燈已經燃盡多時,窗外投射出溫和的光芒,竟是看《大玄傳》不知不覺過了一夜!

數十萬言,一宿看完,陸元鬆不僅沒有絲毫疲累,反而覺得精神奕奕。

“實在神奇,書中武篇有一句‘讀書煉神’,意思是讀書可以強大精神,果然不錯!”

不過,確實如此麼?後世讀書,為何感覺很累?但也不然,真正融入書中專心致誌才能強大精神,一味應付已是心累,如何能得到愉悅感呢?

雖然隻是將《大玄傳》粗略翻閱,但陸元鬆的見識無疑拓展了許多,可謂眼界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