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天生的口才家,許多擅長說話的人,最初大都是拙嘴笨舌的人。
著名的演說家和心理學家愛德華,威格恩先生曾經非常害怕當眾說話或演講。他讀中學時,一想到要起立作5分鍾的演講,就驚悸萬分。當演講的日子來臨時,他就會生病,隻要一想到那可怕的事情,血就直衝腦門,臉頰發燒、,讀大學時還是這樣,有一回,他小心地背誦下一篇演講辭的開頭,而當麵對聽眾時,腦袋裏卻"轟"地一下,不知身在何處了。他勉強擠出開場白:"亞當斯與傑克遜已經過世……"就再也說不出一句話,然後便鞠躬……在如雷的掌聲中沉重地走回座位。校長站起來說:"愛德華,我們聽到這則悲傷的消息真是震驚,不過現在我們會盡量節哀的。"接著,是哄堂大笑。當時,他真想以死解脫。後來,他誠懇地說:"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敢期望做到的,便是當個大眾演說家。"
同樣如此,像林肯、田中角榮等世界著名的演說家的第一次演講都是以失敗告終的。那麼,他們為何會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上獲得了令人驚奇和引人矚目的成功呢?
也許每個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每個人也都有過這樣的夢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他們一樣口若懸河,娓娓而談,令人折服。其實,答案很簡單,隻要你勇敢地麵對現實,大膽麵對挑戰,注意以下幾個基本條件,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你完全可以擁有出色的口才,實現自己的夢想。
未雨綢繆--分析自己的談話能力
我們一般人,都不能算是很會說話,但也不能算是對於說話這件事一竅不通。那種逢人就像啞巴一樣不會說話的人,到底是很少的。大多數人,都多多少少懂得一點談活的方法,不過很少用科學方法去剖析而已。
如果你有決心提升自己的淡話能力,那麼請回想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人談話的經驗,然後就下麵的問題對自己測驗一下:
--是不是一旦見了陌生人或在人群中,就覺得好像無話可說?
--是不是很難找到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談話題材?
--是不是常常無意中說些犯了別人禁忌的話?
--發覺自己的話使別人發生反感時,是不是隻能發愁,不知如何是好?
--能不能把自己所要談的問題,用各樣不同的表達方式,適應每一個不同的談話對象?
--是不是在熟識的人麵前,就有很多話說,而在陌生人麵前,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呢?
--是不是在遇見別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見時,隻會再三地重複自己已經說過的話呢?
--是不是喜歡和別人發生爭執?
--是不是常常被人說自己很"固執"呢?
--對於比自己年紀要大或是地位較高的人,有沒有給以適當的尊敬呢?
--自己一向跟別人談話的態度恰不恰當呢?
--能不能根據別人的說話方式,采調整自己的態度?
--自己的說話內容是不是不能引起別人發言?
--是不是自己的談話,總東一句西一句地沒有條理,內容空洞?
--是不是能夠很輕鬆自然地改變談話的題材?
--是不是不知道應該在何時結束自己的談話?
--是不是口齒不清?
--說話的聲調是不是不悅耳?
--是不是常常忘記別人姓名?
--是不是常用一些不文雅的俗話?
對於以上20個問題,一般人幾乎都不可能完全做到,但必須先弄清楚自己究竟在哪一方麵發生困難。或者,可以用一枝紅筆,在有困難的問題上,作一個記號,看究竟困難是多還是少,並研究如何改善。
說到這裏,希望讀者不要隻是隨意地翻看。如果你沒有認真地想一想前麵所提的那些問題,這樣看下去的效果不會太大。所以本節列出的20個問題,請你們仔細自我檢討,至少得做3次才行。
似乎一個人必須真正麵臨問題時,再去翻閱如何解決困難的書,才是最容易收到成效的。那股"火燒屁股"的救災衝動,正好發揮了我們的潛力。
如果你真有心克服不懂說話的困難,就千萬不要偷懶。用個本子,逐項地記下你認為要改善的每一個問題,並且把現有的經驗也記錄下來。例如,你要記下來究竟在什麼人的麵前,你感覺到無話可說?為了什麼原因呢?你得自己先想一想。
單是這樣想一想還不夠,你最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每天認真地默記下來,你在這一天裏跟別人談話時的情形。到了周末,你再冷靜地分析在那個本子上,你應該最先要改進的是哪一點。
然後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地執行下去,一麵看書,一麵研究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一邊看看書中所講的,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一邊又把自己的經驗心得,記在本子上。
如果能這樣實行,在3個月之內,你就可以得到驚人的進步,可以減少害羞次數,可以改善口氣和態度,說話更有條理,不再讓人討厭,當然更知道避免和人"抬杠"了。
善假於物--要善於運用談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