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滿目瘡痍(2 / 2)

錢福一聽,不禁臉上發燒,不錯,當夏文博升任了東嶺鄉的鄉長之後,按說各村的書記,村長都應該下去見見麵,但這個錢福硬是到現在都沒有露過麵,這也難怪夏文博有此一說。

錢福也從夏文博的話中聽出了他對自己的不滿,同時,他也曉得這位新鄉長不是等閑之輩,絕不能等閑視之。

於是他故作鎮定,陪笑解釋道:“夏鄉長年青有為,一表人材,見多識廣,一說就中,你批評得很對!我這樣做,其實並沒別的意思,完全是為了開拓石材業務著想。我的精力仍然在黃沙村,心思也在東嶺鄉,這可是我的根據地呀,哪能不顧?”

錢福是黃沙村人,四十五六年紀,一副農民企業家的派頭,真還和別的村支書不太一樣。他具有兩種特別的氣質:一部分是農民特有的,另一部分是由農民過渡為老板的氣質。這兩種氣質都是城市裏培養的企業家、老板所缺乏的,但又是他們所拒絕的。

苟丕為免錢支書的尷尬,打圓場道:“老錢,夏鄉長可是本縣最能幹的青年幹部之一,他是一心幹大事業的人,哪會在乎你的心思如何?不過跟你開個玩笑而已,你別介意。再說,他是我們的領導,他批評也好,提醒也好,都是出於善意的,你可要接受啊!”

錢福忙附和道:“那是,那是。夏鄉長高瞻遠矚,大智大勇大手筆,我一個大老粗農民懂什麼呀,夏鄉長的批評當然是為我好了,我一定誠心接受,絕不敢說半個不字!”

隨和,錢福把夏文博迎入辦公室,奉茶敬煙,殷勤備至。

夏文博向錢福了解黃沙、南崗一帶采石場的情況,並讓苟丕做記錄。

錢福對於這一套早有經驗,於是大講他帶領全村人集資辦廠、勤勞致富的事跡。其實這些事跡兩年前就在本市廣播電台和本市的機關刊物上宣傳過了,不同的是,錢福講得更為具體和生動。若是一般的聽眾,肯定對他的光輝事跡敬佩不已。

夏文博聽完錢福的介紹後,便轉入正題,鄭重問道:“老錢,你們辦廠致富的事跡,我早有所聞,可以肯定,你是一個很有魄力很有幹勁的村幹部,這一帶群眾能夠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你是有功勞的!我現在想搞清楚幾個問題:第一,這一帶的山崗,方圓七八公裏的區域,因為采石泛濫,已經造成嚴重的破壞,有些山體可以說體無完膚了!第二,山上的植被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隨時會因為雨水衝垮而發生塌方,甚至是泥石流之類災難。第三,依我看,未來五、六年,你們這一帶的石山不僅沒有石頭,也沒有樹木、草被,真要變成荒山、光山了。這不是開玩笑的,這種局麵馬上就會到來。”

錢福表情有點不大自然了,張嘴就想解釋。

但夏文博擺擺手,製止了他,繼續說:“第四,當沒有石頭可采的時候,你們這些廠子又該如何生存呢?難道就一關了之?那麼以後村民的生活豈不又倒退到以前的窮困線上?我到山上看過,我講的這些情況全是事實,是鐵打的事實。不知你們有沒有思考過呢?當然,你今天不必急於答複我,你最好思考十天半月,或召開村民會議討論研究,然後給我寫個材料,應該怎樣解決!”

“這,夏鄉長,我們也是沒有辦法啊,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夏文博靜靜的看著他,等他說完,才緩緩的說:“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請你也慎重的考慮一下我剛才提出的那些問題,先考慮一下,再做回答!”

錢支書咬咬嘴皮,想說什麼,又強忍住了,點點頭,嘴裏答應著,說自己會慎重考慮,研究這個問題的。

夏文博又詢問了一些黃沙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對這一塊的回答,錢支書顯然沒有剛才回答采石場那樣流利和自如了,他有點磕磕碰碰的應付著。

夏文博心想,這個支書恐怕心真的很野了,已經無法停留在黃沙村這塊土地上了。

夏文博喝了一口茶,便起身告辭。

“好的,我大概情況也了解的差不多了,我的問題呢,也請錢支書你認真的想想,我就不坐了!”

錢福再三挽留,說已備好酒席,請求夏文博吃了再走。

苟丕和司機也有留下吃飯之心,但夏文博堅拒,隻說改天再來喝酒,自己便走出廠區,回到車上。這兩人二人見狀,不敢逗留了,趕緊上車。

車子先往黃沙村繞了一圈,然後折返原路駛回鄉裏。一路上,夏文博望著黃沙、南崗一帶嚴重破損的山林,默然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