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萼並不是第一次來涵山,其實她一頭幾個月就回來到涵山的靜音庵中。並不是她迷信,隻因為靜音庵裏的靜悟師跟她太投緣罷了。
兩年前,綠萼來到涵山山麓的梅林,正好碰到遊曆回來的靜悟。靜悟見綠萼極有慧根,有意要度她如佛,而綠萼畢竟不太信佛而拒絕。
但自此後,兩人相熟,綠萼閑來便來庵中暫居幾天。所以靜音庵的後院有一間廂房是專門為綠萼準備的。
“梅者多為五瓣,香味甚濃。梅之為物,受盡苦寒之難,而消於暖春之陽。將梅比人,其意至哉,而抑其芳香,是梅無憐者,卻又苦甚一籌了。”當年靜悟聽聞綠萼的閨名後是這樣評定的。綠萼聽後隻是盈盈淺笑,一雙清眸在夕陽餘暉照耀下,分外清澈明媚。綠萼生的不算極美,但那一笑的淡然和溫婉,使她看上去猶如一塊無暇的玉璧,玲瓏而靜逸,每每令秋真看得出神。
而今,綠萼和秋真二人來到涵山,沒有直接去梅林,而是直上涵山來到靜音庵。
涵山並不高,寧靜而幽遠。靜音庵位於涵山的半山腰處。不大的庵堂被層層的樹木掩蓋,而且常年也沒有多少香客來這裏,所以冬日裏的這裏愈發清幽。
綠萼緩步走在細窄的小徑是上,兩旁的花木凋零,徒留在上麵的是一層層的霜雪。時而有數隻不知名的鳥兒撲騰而過,孤寂的啼鳴在空曠的山林裏更顯冷清和幽靜。
綠萼來到庵門前,隻見一位青衣小妮在打掃庭院。見是綠萼她們倆,便迎上來施禮。
步入廟堂,綠萼靜心斂目,焚燭,點香,然後靜靜的看著佛像。她不信佛,所以不會像那些善男信女一樣祈求佛祖達成她的心願。她隻知道,人的命運是自己把握和爭取的。
但麵對世俗的禮教她能爭取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和幸福嗎?她苦笑的搖了搖頭。是啊,如果她能做到的話,就不用憂愁明年的婚禮。那個被推遲了三年的婚禮,多麼可笑,可悲的事啊,她曾經取笑那些古代女子的婚姻觀念。但顧己及彼,她們何嚐不想追求自己的幸福呢,隻是自己力不足以。
秋真站在綠萼身後,取出十兩銀子,捐了香油錢。另一青衣小尼姑帶著綠萼來到後堂。靜音庵的前堂是供著佛像,後堂是庵中的尼姑修行居住的地方。還有一個大院子,裏麵也栽種著幾棵白梅。現在正是二月初,白梅盛開,暗香浮動,更顯得院子的靜謐。
秋真在青衣小尼姑的帶領去收拾她們暫住的地方,綠萼來到靜悟的廂房。手還沒碰到門,便聽到靜音師太隨和的聲音,“綠施主請進”。綠萼笑而不言,便推門而進。靜悟師太並沒有人過問過綠萼的身份,她隻知道她跟綠萼有緣,曾多次想她入佛門,她每次都是笑笑而過。
綠萼在靜悟師太的廂房一坐就半天,秋真就候在門外,有時和院中的小尼姑一起打掃院落。吃過午飯後,綠萼和師太在院子裏漫步。
午後陽光下,院中梅花香氣浮動。綠萼站起來,對靜悟師太施禮道:“不瞞師太,小女子今日是專門來涵山觀賞白梅的,不知師太可願隨我一起下山遊賞。”秋真聽後,便埋怨道:“小姐,你也真是的,現在已是黃昏了,這一上一下的,能有多少時間觀賞梅花。等到明天天亮再去豈不是更好。”
綠萼看了看天色說道:“不礙事,我隻是去看看而已,不會耽擱太久,天黑前一定能回來。”一旁的靜悟師太,點弄著手中的佛珠,微笑說道:“竟然施主如此心係白梅花,還真不如現在就去看看。”然後她接著說道:“不過貧尼就不下山了,施主要記住一切隨性隨心,便變沒什麼可後悔的了。”
綠萼對靜悟師太點點頭,說道:“謝謝師太指引,小女子謹記師太教誨。”
綠萼叫秋真把她廂房裏的紫竹簫取來,卻把秋真留下,一個人沿著蜿蜒的小徑下山了。平時和小姐形影不離的秋真很是不明白,為何今日小姐會撇下自己去賞梅。靜悟師太隻是笑笑的點點頭說道:“隨心隨性便好,這才是施主的真性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