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可以夏來治
本刊策劃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對冬季氣候寒冷時好發及感寒後易發的一些宿疾,利用夏季陽氣盛而陰氣伏藏,人體陽氣也越升越旺,陰寒之氣易於解除之機,給予溫養的中藥湯劑內服,配合溫熱性的中藥敷貼、或艾灸(藥熨)人體相應穴位,天人合擊,抑陰扶陽,調整陰陽平衡,增強病人抗病能力,滅“冬病”於萌芽狀態,體現中醫“未病先防”的思想。
“冬病”的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火力。通常的症狀是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中醫叫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能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冬病”為何要“夏治”呢?是因為冬病患者本身體質就偏於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裏晾衣服,是很困難的。然而在盛夏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裏麵是心火正盛,這時積寒躲在後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但若是陽氣衰弱,裏麵沒有推動之力,就會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再加上有很多人,體質本來就有些陽氣不足,夏天再痛飲去暑的飲料,如冰鎮啤酒、涼茶、冰水果,然後整日在空調房裏工作,那真是陳寒未去,又添新寒。寒氣是會沉積的,且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必會氣血瘀阻,這叫做“寒凝血滯”。若寒氣停留在關節,就會產生疼痛,停留在髒腑就易產生腫物,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也就流行不暢,不但會四肢不溫,也常會有手腳發麻的症狀出現。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積寒,等到秋風一起,外寒複來的時候,就會內外交困了。
冬病夏治方法多
“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這是古時中醫養生的一個場景。冬病夏治適用於陽氣不足、肺氣虛弱、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類的疾病。無論內服還是外治,均起到鼓舞正氣,祛除宿邪、痰飲、淤血,疏通經絡,活血通脈,溫經散寒等作用,使人體陽氣充沛,抗寒能力增強,經絡氣血貫通,並針對體質不同,通過益肺、健脾、補腎的藥物扶助人體陽氣,糾正虛寒體質,使氣血流暢,水穀精微輸布正常,達到治本的目的。冬病夏治特別適宜於以下病症:
內科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氣腫、體虛易感冒、肺間質疾病、肺功能不全、各種關節炎;
兒科疾病:14歲以下兒童患有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
耳鼻喉科疾病:慢性鼻炎(過敏性)、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過敏性)、咽異感症(梅核氣)、體虛鼻炎發作者;
其它:肢體麻木痹痛、寒濕腰腿痛、肩周炎、凍瘡、麵癱、中風偏癱、各種關節炎。
冬病夏治有5個常用方法:
穴位貼敷
這一療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據中醫辨證理論,采用中藥製劑貼敷於經絡上的特定穴位,藥物經皮膚由表入裏,到達經絡和髒腑,達到治療目的。中醫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細辛、生薑等通絡、散寒、祛濕、補氣血的中藥研成細末,調成泥狀,根據病情選取不同穴位貼敷。貼敷的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
艾灸
以艾葉為原料,做成艾絨、艾柱和艾條,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體表的腧穴或疼痛處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相比穴位貼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條是用實火祛除身體裏的濕寒之氣,屬於勁道比較足的療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議用艾條,否則內火加外火就會虛耗人體的津液。
刮痧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個方向刮動,刮痧能刺激經絡穴位,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出現青紫色出血點,也就是俗話說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疏通經絡、舒筋理氣、祛風散寒的作用,使人體的神經、循環、免疫、排泄等係統興奮起來,加快新陳代謝。
割治
割治方法是把手指的末節正中割開一個小口,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組織,並在局部施行刺激。該方法對於哮喘和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拔火罐
拔火罐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中醫方。用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刮痧差不多,都是刺激經絡穴位,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來疏通經絡祛除寒氣。
常見冬病的夏治法
哮 喘
洋洋從小就患上了支氣管哮喘,每年冬天都犯病,犯病時讓人感覺他氣喘不上來,並伴有嚴重咳嗽,而且食欲不振,尋醫問藥五六年,治療效果都不好。在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貼治療後,原先很頻繁的咳喘發作明顯減少了,呼吸也變順暢。
哮喘,是一種氣道的慢性變異性炎症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全世界約有1.5億人患有此病,其中兒童占有相當的比例。目前不少家長都誤以為隻要小孩長大了哮喘就可以自然痊愈,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治療,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其實,成人哮喘患者大多是幼年患病。由於小孩大多病情較為單純,加上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正是治療哮喘的最好時機,隻要堅持治療,不少患兒到青春期後都可以痊愈,如果治療不及時,容易導致病情反複發作,甚至誘發肺氣腫、肺心病等嚴重並發症。
哮喘的“冬病夏治”療法主要包括中藥、針灸、拔罐、理療等多種中醫方法。
◆ 中藥內服法
哮喘的冬病夏治以補肺健脾、健脾益腎、溫腎壯陽、化痰活血、溫經通絡為治則,可選用不同的中藥方劑,如補肺湯、生脈散、二陳湯、六君子湯等,也可選用中成藥,如玉屏風散、生脈飲、金匱腎氣丸、冬蟲夏草製劑等。
◆ 中藥穴位貼敷
中藥穴位貼敷用於治療咳喘源於清代《張氏醫通》中的白芥子塗法,是選擇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溫肺化痰、疏通肺絡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藥,做成貼敷製劑,依據臨床辨證和個體差異,貼在患者相應的穴位上,達到針藥並用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