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相國寺(下)(1 / 2)

智源年過六旬,卻絲毫不見老態,方麵寬額,長眉細眼,但最顯眼的,無疑還是他那雙大得出奇的耳朵,估計比劉備的耳朵都大。宋徽宗就是看見智源這雙耳朵,立即就認定智源乃是釋迦牟尼轉世,欽點智源做了大宋的護國禪師。雖然這位禪師在金兵入寇時隻是閉門寺中坐,既沒護得了國,也沒護得了君。但無論是宗澤還是杜充,都對這位禪師保持了足夠的尊重。

嶽飛一開始不明白宗澤為何不對有通敵之嫌的智源清查,如今見了智源,才明白這位連宋徽宗都能忽悠住的大和尚果然有兩下子。

智源的語氣像春風一樣和靄,肢體動作像天上的流雲一樣和諧,整個人出現在燭光之下,宛如一尊現世的佛佗,讓嶽飛也不禁暗讚,好一個佛門高僧。嶽飛斷定,智源不光精通佛學,肯定還精通心理學,形體學,以及最高深的催眠術。

嶽飛打量了一下同來的人,隻見蘇邁已經被智源的風度給鎮住了,一臉的敬慕之意。至於想把大相國寺犁庭掃穴的張憲,臉上的殺氣也消失不見了。隻有李八少的眼睛還保持著幾分清明。主要是李八少半生江海漂泊,見多識廣,對智源的形象很有免疫力。

嶽飛上前一步,抱拳說道,“智源方丈,嶽某來意,想必空無和尚已經和你說過了。”

智源臉上滿是慈悲之意,他上下打量了嶽飛一會兒,忽然雙手合十,深深一揖。“老僧見過佛祖坐下大鵬金翅明王。”

嶽飛愣了一下。“智源方丈此言何來?”

智源用手指撚著佛珠,快速地掐了個手決,方才一臉神秘地說道,“老僧剛才開了天目,方才看出嶽帥本是佛祖坐下的大鵬金翅明王,降臨凡世,正是為救苦救難而來。金兵入臨,百姓遭難,神州陸沉,天崩地裂,嶽帥以布衣之身,起於應天府,以雷霆之勢,破流寇,安流民,破金兵,救生民,臨難而不死,遇險而有救,種種作為可謂不可思議,正是廣大佛力護佑嶽帥之故啊。”

嶽飛哈哈大笑。他已經明白智源在玩什麼把戲了。說白了,就是一個字,捧。不是往高了捧,而是往神秘上捧,往宿命上捧。佛門最擅玩因果。看來智源肯定也聽過應天府說書先生編的故事了。不過同樣的故事從智源嘴裏說出來,效果完全兩樣。就連嶽飛也在刹那之間認為自己真是佛祖坐下的大鵬金翅明王轉世了。

智源說完這番話,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嶽飛的眼神。智源雖居寺中,但對中原局勢也並非一概不知。對於嶽飛這個攪動天下局勢的人物,更是細細地打聽了一番。他知道嶽飛是農家子弟出身,雖然不是大字不識的武夫,但也絕不是精通詩書之人。雖然嶽飛的滿江紅已經天下流傳,但智源卻依然認為嶽飛隻是嫻熟兵法,對其他方麵不會太了解。越是這樣的人,越容易被各種隱士大賢忽悠住。

佛教自五胡亂華時傳入中原,雖然是借著羯人的屠刀,但經過近千年發展,佛家的種種理論典故也已經名揚天下。大鵬金翅明王正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佛佗護法。智源把嶽飛比為大鵬金翅明王,自以為是在投嶽飛所好。智源始終認為中原流傳的嶽飛故事都是嶽飛授意說書人刻意傳播的,隻是為了日後的帝業找一個神秘出身。

但智源的心很快就忐忑起來。他看到嶽飛的眼睛不但沒有迷糊,反而越發明亮起來。難道這嶽飛不喜歡大鵬金翅明王的出身了?哪該怎麼辦?說他是如來轉世?智源可不知道嶽飛接受了嶽效飛的記憶。而嶽效飛是華僑,接受過西方的科學教育,早對宗教神秘之類的東西免疫了。

“我算是明白了,合著我們護民軍打生打死,原來都是靠了你們這些和尚的保佑啊。”張憲此時從迷糊中清醒過來,眼中透出一絲殺氣,盯著智源冷冷說道。“既然你們和尚這麼厲害,怎麼沒保住二位皇帝老子呢?”

智源雖然不知道哪裏出了差錯。不過他神色不變,隻是高誦了一聲佛號。“張副帥有所不知,徽欽二帝命中該當有此一劫啊。貧僧曾經無數次勸徽宗廢除花石綱和西域括田所,但徽宗被郭京和林靈素王老誌三個妖道給迷住心智,執意不聽。唉,佛門雖大,不度無緣之人。二帝與我佛門無緣,自然在劫難逃。”

張憲看智源還在信口雌黃,眼神一厲,看向嶽飛。隻要嶽飛一個眼色,張憲絕對一槍把這三個衣衫華麗的老和尚給挑了。

嶽飛卻沒打算殺掉智源。自古至今,天下的和尚都是一樣的貨色。他們口誦慈悲法號,眼觀朝遷風色,坐在禪房內揣摩帝王心思。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是和尚們為那些殺人如麻的帝王將相量身打造的洗腦口號。

李八少忽然冷笑道,“智源方丈,李某也曾縱橫四海,見歐羅巴有十字教者,教士作威作福,愚弄教眾,種種惡行不可勝數。但李某卻認為十字教也有可取之處,那就是他們會在災荒年賑濟災民,設醫館救治病患。雖然他們的醫館裏隻是配備了治病的聖水。但其作為,李某甚以為然。大相國寺接受國朝供奉百餘年,如今天下如沸,流民如蟻,正是寺廟道觀展現慈悲之時。智源方丈何不大開方便之門,賑災醫病,行些功德,豈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