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三年正月十七,濟南鎮守府司。
京東名將,濟南鎮守使,大刀關必勝手裏拿著一張知府劉豫的請柬,一邊用手撚著尺許長的胡須,一邊猶豫是否前去赴宴。
大宋以文禦武,關必勝雖然掌握著濟南的兵權,但卻受著劉豫的轄製。關必勝本來對劉豫甚有好感。因為劉豫不像別的文官,不懂裝懂,充內行指揮軍隊。劉豫曾不止一次地對濟南士紳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劉豫乃是文官,對打仗的事不懂。濟南攻防戰事,皆由大刀關必勝負責。
宗弼率領數萬大軍殺到濟南城下時,關必勝不憤金兵肆虐,出城野戰,卻被宗弼的三千重甲擊敗,隻能依城固守。打了這樣的敗仗,劉豫依然沒有指責關必勝。
金兵把濟南府團團圍住,漢將韓常率領數萬漢兒軍搶掠四方州縣。又有解珍解寶兄弟率數千草寇降了韓常,充當向導,竄鄉走戶,劫掠人家,短短月餘,濟南百裏之內的村寨無一幸存。
漢兒軍不斷地押解著四方士紳,來到濟南城下,當眾斬殺。一是嚇唬城中百姓,二是給關必勝製造壓力。
這一招果然見效,城內有錢有勢的士紳哪個不在城外蓄幾處田莊,如今田莊被毀,他們不顧宋兵和金兵的差距,屢次逼著關必勝出城應戰。
關必勝性格暴烈,自然不會領著自己的士兵出去送死。可是他也不敢拿城內士紳開刀,殺了這些士紳,濟南城必亂。強敵當前,城中亂起,則城必破。
又是知府劉豫壓住了群情洶洶的士紳,他站在鎮守司門前,苦口婆心地勸服了堵營的士紳。可是這一次,關必勝卻對劉豫的舉動甚為不解。因為劉豫借士紳鬧事的機會,把一個叫李橫的頭陀安排進了鎮守司,擔當鎮守副使。
沒過幾天,劉豫又把長子劉麟安排進了鎮守司,擔當鐵甲軍統製。
鐵甲軍乃是大刀關必勝的精銳部隊。濟南城守軍五萬,鐵甲軍不過七千人。關必勝之所以敢在宗弼殺到時出城野戰,正是恃著七千鐵甲軍。可惜鐵甲軍碰見的卻是宗弼的三千重甲騎兵,方才一戰敗北。
無奈關必勝再不情願,也不能違抗劉豫的命令,隻能把鐵甲軍交到了劉麟手中。
劉麟長相俊美,但武藝極為高強,喜歡頭戴青銅麵甲,作狄武襄的打扮。他使的武器是兩把七尺長的短槍。統領鐵甲軍不過半個月,劉麟就用自己的武藝,成功地折服了鐵甲軍中的大部分將領。
換句話說,鐵甲軍已經不再遵從關必勝的命令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關必勝方才對劉豫父子起了疑心。關必勝認為大敵當前,軍力不宜分散。可是李橫和劉麟正在不停地分化關必勝的兵力。
大年初四,江湖上鼎鼎大名的鐵臂俠周義,狂刀孟林,借著下水道鑽進了濟南城,在深夜闖入了關必勝的大帳。
關性勝本以為是刺客來襲,手持八十四斤的青龍偃月刀,要和周義孟林拚個死活。但周義卻在動手之前,搶先喊出了自己的名號。
關必勝當即停手,喝問周義,“周鐵臂,你本是江湖上頂尖人物,深夜入我大營,意欲何為?莫非連你這樣的漢子,也降了金狗不成!”
周義郎然笑道,“關將軍誤會了。我來濟南,不是為了刺殺你,而是為了救你。”
關必勝將信將疑地問道,“莫非你們還帶了大批援軍不成?想和我裏應外合,擊潰宗弼狗賊嗎?”
周義搖了搖頭,“我隻是個江湖人,統領千軍萬馬的事,我師弟可以,但我不行。”
關必勝恍然大悟,扼腕說道,“我想起來了。你和應天府的護民軍團練使嶽飛本是師兄弟。嗨!俺老關最佩服的人就是你師弟嶽飛,打仗著實漂亮。金兵在他手裏連栽了幾個跟鬥。老關自愧不如啊。”
周義看到關必勝有點英雄氣短,連忙正色說道,“關將軍切不可妄自菲薄。實不相瞞,我和孟兄來濟南找你,正是奉了我師弟的命令。臨行之前,我師弟再三囑托,說城外金酋完顏宗弼和完顏昌實是金國大才,特別是那個完顏宗弼,漢名叫做金兀術的,乃是金國的下一代戰神。關將軍能以七千鐵甲軍在宗弼的重甲騎軍攻擊下全師而退,已經很了不起了。嶽師弟對關將軍甚為佩服,說有關將軍在京東,金軍東路軍雖有宗弼在,也隻能無功而退。”
關必勝聽嶽飛佩服自己,不禁大起知己之感。他雖然沒見過其他的金兵,卻敢斷定,完顏宗弼重甲騎軍的攻擊力,絕對在金軍之中是第一流的。不過區區三千鐵騎,竟有排山倒海的氣勢。
往日裏關必勝披甲在手,持刀在手,數百人也近不了他的身。但在率軍入城時,重甲騎軍卷地而來,關必勝一人一刀,死守吊橋,連劈十三名重甲騎軍,自己也受了九處傷。從這一點,就可以想見重甲騎軍的驃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