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妖道陶子思(1 / 2)

李成手下吹響的號角聲不但讓埋伏在溝外的近千黑衣人聽見,也讓臥虎溝上麵的一個道士聽見了。這道士大約四十來歲,麵如冠玉,雙眼細長,乍一看總像是眯著一樣,但若細看,就會看到此人的眼神極為深沉。

他身上披著一件潔白如雲的道袍,手裏揮著一把比道袍更加潔白的鵝毛扇,絕對的仙風道骨,世外高人之態。不過他此刻做的卻是一件極卑鄙的事。他正在指揮近百個穿著灰色道袍的小道士往殺虎溝裏丟石頭,一邊悲天憫人地說道,“這嶽飛乃是猛虎轉世,如果不在此地滅了他,將來整個中原要有多少人死於他手啊。今日我陶子思上秉天意,下承民情,要在殺虎溝,為天下蒼生做一件大善事啊。”

陶子思的語氣裏,有著掩藏不住的得意。陶子思本是一個遊蕩江湖的道人。此人會一些巧妙的幻術,能在冬日上天摘桃子,能在夏日讓池水結冰。所以在朝野之間也算是小有名氣,很多人都認為陶子思乃是有道之士,不日就將羽化成仙。卻沒有一個人知道陶子思的真實身份卻是九尾狐組織的老五。

在嶽飛出現之前,九尾狐做事一向無往不利。欲亂江南,江南方臘起義。欲亂中原,汴梁二帝被俘。可是自從嶽飛率領一幹弟兄在應天府崛起,九尾狐在短短半月之間,竟然遭遇了莫大的損失。先是排行老八的活神仙陳古銅起兵失敗,被周義孟林所殺。緊接著就是金二死於伏羲觀,郭京叛出九尾狐。雖然這些死去的人馬都會被立即補齊,比如阿彌佗佛教如今已經選出了新教主,死去的金二也找到了新的替代人,追殺郭京的殺手已經派出去,但使九尾狐遭受損失的嶽飛周義卻還都活得好好的。

上個月,尚在汴梁的陶子思接到老大的暗信,指示陶子思設計分散宗澤的軍隊,並想法殺掉嶽飛。陶子思接令之後,想了一下,就把目標放在了雙刀李成身上。

宗澤號令兩河近百路義軍,投到汴梁的義軍人數至少有四十萬人。但陶子思明白,真正能和女真人一較短長的義軍也就那麼幾家,河東李成,相州曹成,清風嶺張用,以及曾經縱橫淮南的大盜戚方,大盜孔彥舟五路人馬。這幾個人麾下都有上萬人馬,帳下猛將無數,雖然真心歸順宗澤,但在仇視義軍的副留守杜充的不斷壓製下,心中也有不少怨氣。

其實陶子思最想勸反的是相州曹成,但因為他想用勸反的人馬來殺嶽飛,而曹成則和嶽飛是同州之人,陶子思生怕曹成和嶽飛有什麼瓜葛,所以猶豫再三,還是把目標放在了河東李成身上。

李成此人對自己的武功極為自負,號稱天王,手中雙刀,向來沒有三合之將。投到宗澤麾下之後,宗澤也極為欣賞李成,給了他一個統製官,讓他去防守洛陽汜水關。

陶子思到了汜水關,略施小術,就說服了李成。陶子思說動李成的術法極為簡單,就是讓李成站在一麵大銅鏡麵前,銅鏡裏顯示出的李成卻是身穿龍袍,儼然帝王模樣。

就在李成瞠目結舌時,陶子思不失時機地勸道,“李天王既是真龍之身,如今天下鼎革,正是中原逐鹿之時。李天王何不乘時而起,仗手中刀,以平天下?”

李成埋藏在內心深處的野心被陶子思激起,慨然言道,“大丈夫生於世上,生不能九鼎食,死也當九鼎烹!不過如今趙宋皇家餘威猶在,宗帥坐鎮中原,恐怕不是起事的好時機啊。”

陶子思掐動手指,悠然笑道,“據我夜觀天象,宗澤老矣,不久必命歸黃泉。到時候中原無主,杜充小人也,不足以統領中原豪傑,到那時,才是天王起事之秋。不過如今天王也不能坐等汜水關。因為根據星象透漏的天機,李天王的宿命之敵不是宗澤,不是金人,不是新登基的康王,而是如今在應天府呼風喚雨的嶽飛!”

李成急問道,“還請陶仙長細細說來。”

陶子思一擺手中的鵝毛扇,神秘莫測地說道,“李天王有所不知。你的真身乃是黃河中的一條金龍。而那嶽飛真身,卻是太行山上的一條成精猛虎。這猛虎極是凶惡,總是在月明之夜,守在黃河龍門,專門和意欲飛上九天的金龍撕咬。所以這條金龍遲遲不能飛上九天,天王也遲遲不能登基為帝。如果沒有這條猛虎精作梗,想必天王早已榮登九五了。”

可憐李成,也是天下知名英雄,江湖有數好漢,卻被陶子思一番鬼話說得怒發衝冠,破口大罵道,“這猛虎極是可惡!陶仙長,我現在就選精兵一千,攜帶強弓硬弩,前往太行捕殺這成精猛虎。”

陶子思搖頭笑道,“李天王有所不知。無論這金龍還是猛虎,都不是凡夫俗子肉眼可見。你如今唯一該做的卻是設法殺掉嶽飛。這嶽飛乃是猛虎精的人間化身,隻要殺掉嶽飛,那猛虎精自然身死荒山,到時明月在天,金龍飛騰,天王飛升之日到矣。”

李成雖然被陶子思忽悠成了弱智兒童,但讓他公然領兵離開汜水關,前往應天府,他卻還沒有這個膽子。要知道宗澤坐鎮汴梁,數萬精兵根本不是李成可以招惹的。再說嶽飛在應天府根基已牢,李成雖然自負,卻也沒信心搞數百裏的長途奔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