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整編護民軍(2 / 2)

趙鼎無奈之下,隻得同意了護民軍的要求。不過在趙鼎的堅持之下,徐州還是歸還給了朝廷。嶽飛等人都明白,此時金軍遠在河北,徐州作為大宋東部的腰眼,趙構不可能會甘心失去徐州。至於讓朝廷賠償永城百姓損失,更是不可能。在朝廷看來,所有的百姓都是靠了朝廷的恩惠才能活下來的。就算被朝廷大軍誤殺了一些,又算得了什麼。沒有殺光他們,他們就應該感恩戴德。

最後雙方議定的條件是這樣的,朝廷默認護民軍駐紮應天,但必須聽從汴梁留守調遣,抗金禦敵。黃縱轉為應天知府。護民軍擴編為三個統製,由嶽飛張憲王貴三人為統製,嶽飛仍為護民軍團練使。但須受黃縱節製。李八少封了個五品的閑官,勉勵他破家為國之功。

至於護民軍的地盤上麵,除了應天府,朝廷允許護民軍接管淮北和豐縣碭山三地。護民軍則退出徐州城。不經朝廷允許,以後護民軍不可擅自進攻其他郡縣。

護民軍糧餉須由自己籌措,朝廷不出分文。但也不會再讓應天百姓出糧出餉。

朝廷的條件看似寬大,其實早給護民軍下了不少眼藥。比如讓黃縱節製嶽飛。隻要嶽飛不服,應天府就會發生內訌。到了那時候,朝廷視情勢進展,或剿或撫,又有一番打算。比如封張憲和王貴也為統製,這樣就讓兩人與嶽飛平起平坐,隻要那二人稍有野心,護民軍立即就會分裂。

談判完畢,護民軍算是接受了朝廷管轄。趙鼎領著餓暈了的幾千禦營前軍,離了淮北,回到建康。剛一回朝,就被眾臣彈郂,說趙鼎與地方團練談判,有辱國體,必須治罪。趙構一聲令下,趙鼎出任常州通判,算是逐出了中樞。

離朝之時,趙鼎給皇帝上書,說護民軍將強兵勇,不可小視,自己給護民軍設了幾個小計,在護民軍沒有自亂陣腳之前,希望朝廷熟思曹操取遼東之計,暫時不要打護民軍的主意。

曹操取遼東,大軍直逼遼東,公孫兄弟合兵一處,全力禦敵。曹操退軍關內,公孫兄弟就開始自相殘殺,爾後被曹操一舉剿滅。

趙鼎深知趙構最忌諱的就是有人擁軍自立,如今護民軍行為過火,趙構肯定不會放過護民軍。自己之所以一回朝就被撤職,就是為朝廷的下一次出軍做準備。因為和議是自己簽的,隻要自己去職,朝廷自然可以不認帳。

趙鼎並不反對趙構出兵剿滅護民軍,但不是現在。因為護民軍此時有如鐵板一塊,必須要等護民軍自已分裂,然後才可一舉建功。

趙構此人雖然懦弱,但並不昏庸。他也知以朝廷目前的兵力,根本剿滅不了護民軍。禦營大軍去了一萬人,隻回來七千不到。總不能把韓世忠等人全部調到江北去和護民軍開戰吧。那樣的話,就算剿滅了護民軍,恐怕自己也要重蹈父兄命運,去給金人放羊。所以他確實遵守了趙鼎的建議,沒有派軍前往徐州。準備坐等護民軍自亂。

可惜讓朝廷失望的是,護民軍早已有了一套自己的規矩,軍不管政,政不管軍。黃縱雖然轉正了,依然還是隻料理民政之事。錢財大事皆由李八少掌管。軍機大事則是嶽飛掌管。三個人各管一麵,遇事就坐到一起商量。朝廷的離間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至於軍中,張憲視嶽飛為兄,根本沒有自立的打算。王貴雖有些許野心,但卻不足以服眾。更重要的是,嶽飛根本不給朝廷一點離間護民軍的機會。

率大軍回到應天之後,嶽飛立即重新整編護民軍,把護民軍的編製改得前無古人。此時的護民軍總人數已經突破了二萬,被嶽飛整編為一個軍團,嶽飛自領軍團長。下轄三個師,第一步兵師,師長張憲,副師長嶽翻。第二步兵師,師長王貴,副師長孟安。第一騎兵師,師長吉倩,副師長趙宏。斥候營營長仍為嶽亨,副營長則為花朝西趙萬。另外嶽飛組建了一個親衛營,號稱背嵬營,營長寇成,副營長則是在永城之戰中慧星般崛起的小將王綱。另外在應天各地成立民兵總隊,派出護民軍中受傷的老卒駐在各村,訓練民壯鄉勇,要讓他們掌握最基本的戰爭常識,以及基本的戰鬥技能。以王綱之父王天保為民兵師師長。

整編完畢之後,嶽飛不動聲色地把朝廷封賞的三個統製稱號扔到了一邊,成功掌控了所有護民軍。

整編完畢之後,已是八月中旬。中秋節應天各地歡聲笑語。百姓們的臉上除了滿足,就是自豪。此時的中原,除了應天府,還有哪個地方的百姓可以像應天百姓一樣,過著合家團圓的節日。嶽飛和李八少黃縱,領著滿城士紳,親自到護民軍英靈碑祭拜上香。

中秋之夜,嶽飛則和軍中諸兄弟在月下練武較技,李清照李孝娥張若蘭等人則領著滿城士女在旁邊圍觀。這樣的場景在大宋並不鮮見。北宋士女從來不怕拋頭露麵。他們在都市裏乘轎時,還會特意卷起轎簾,大方地觀望市景,同時也被市進中人觀望。

因有美女助陣,護民軍一眾將佐幾乎全都超水平發揮。尤其是小將王綱,不知看中了旁邊觀望的哪家士女,竟然赤著膊子和張憲叫陣。結果被張憲老實不客氣地揍了一頓,捂著臉退下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