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阿合馬的野望(1 / 2)

古人雲,師出有名。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 一旦對某個勢力發起進攻,肯定要為自己找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實在找不到理由,也會瞎編一個理由。反正總會讓自己的軍隊搶占住道德製高點。攻擊西路軍的獅子可汗阿合馬當然也是一樣。

喀喇汗國本就是西遷的葛邏?人與回鶻人共同建立的國家。唐朝安史之亂時,回鶻人曾幫助李唐收複長安和洛陽,雖然回鶻兵馬在收複二京的過程中,對唐朝百姓的殺戮甚至比安史叛軍還要狠。百姓聞回鶻兵馬前來,往往闔家遠遁。但對李唐皇室,還算是有再造之功。所以李唐皇室曾把公主嫁給回鶻可汗,就此聯上了姻。後來李唐敗亡,回鶻人的勢力也衰落下去,一路西遷,終於又在中亞地帶建起了一個喀喇汗國。雖然遠離華夏,但回鶻人始終沒有忘記華夏國土,他們的大汗往往自稱“桃花石汗”,含義就是“中國君主”。五十年前,喀喇汗國的可汗曾經派貢使來到大宋,自稱漢家皇帝之婿,和宋朝攀上了外交關係。不過那應該是喀喇汗國對中國的一次試探性偵察。如果中國當時衰弱,喀喇汗國絕對不會等到胡大盅惑才殺到長城之外。撲天雕王俊暗殺李成,策劃汴梁之亂,他麾下的胡人就有一小半來自喀喇汗國。可惜在汴梁紮根百餘年的胡人,被張憲率領護民軍一掃而空。

在阿合馬的統治下,喀喇汗國正是最強盛的時期。從胡大口裏得知華夏正是兵火相連,頓時興起了把整個華夏國變成天方教地盤的心思。他率領數萬精兵出了喀喇汗國,一路裹挾了無數同信天方教的遊牧部落,如黯戛斯人,葛邏?人,這些遊牧騎兵雖然裝備稍弱,卻都是狂熱的聖戰士。他們跟著阿合馬東征,既是為了燒殺搶掠,也是為了傳播信仰。

阿合馬殺到長城外時,打出的是為趙宋皇朝複仇的旗幟。他一邊指責嶽飛建立的華夏國乃是叛軍,一邊又自稱得到了趙宋皇帝的秘詔。他此番前來,正是奉詔討賊。不止如此,針對華夏國爵位難得的弱點,他還派出信使,招攬長城各大關口的守將。他許諾,隻要有將領打開城門迎他入內,他就不吝封王之賞。

可惜的是,宋朝極為先進的文明讓宋人有一種傲視周邊的驕傲。如果說趙宋時期,宋人麵對外族,還有一點武力上的自卑。如今變成華夏人的宋人則連這點自卑都沒有了。因為華夏軍用了不到七年時間,不但收複了皇宋故地,還把丟失了二百年的燕雲十六州給搶了回來。滅遼破宋的大金鐵騎,更是在華夏軍的打擊下損兵折將,如今已經被趕出了長城。所以,華夏國無論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心理上的驕傲。倭國和高麗國的女子如今在汴梁應天洛陽等地“借種”也比以前困難了許多。因為華夏男人不再願意把自己的種子施舍給番邦異族了。

正如傅慶對耶律大石所言,如今華夏國人寧願在華夏國當一個普通百姓,也不願意去海外番國當個貴族。

阿合馬的招降沒得到任何回應。

不過阿合馬並不氣餒。他很快就在殺胡口以佯敗之計,把楊虎子誘到草原上,聚而殲之,然後大軍沿著殺胡口就湧進了長城。

曲端和焦文通出動雲州兵馬攔截阿合馬的大軍。雙方展開一場大戰。向來以悍不畏死著稱的聖戰士們用一萬騎圍攻焦文通七千近衛師團,雖然雙方勇氣相當,武技相當,但裝備可就差得遠了。這些聖戰士隻算是阿合馬的外圍部隊,算不得真正精銳,和武裝到牙齒的近衛師團相比,完全是乞丐軍。往日裏他們可以憑勇氣彌補裝備上的差異,但近衛師團的勇氣絲毫不比他們遜色。雙方的會戰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聖戰士們就被打得抱頭鼠竄,連累得阿合馬的重步兵大陣也動搖起來。

阿合馬見勢頭不對,出動了麾下最精銳的重甲騎兵,總算遏製住了近衛師團的攻擊。雙方就在雲州城北四十裏處對峙起來。經此一戰,阿合馬也看出了華夏軍極為難纏,再也不敢長驅直入。他隻想守住這個進入長城的通道,然後派人去調遣攻打三大關隘的精銳兵馬,準備彙集大軍,打下雲州,然後再大舉南下。

阿合馬的十萬大軍集結一處時,鎮守太原的傅選也領著三萬精兵殺到了雲州。同時闖先生花如玉等人也從關隘分兵援救雲州。最後雲州城下彙集的華夏軍接近八萬,比阿合馬的人數少了一點,卻絲毫不畏懼與阿合馬展開決戰。

會戰的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華夏軍竟然敗了。雖然隻是小敗,大軍並沒有傷筋動骨,卻也隻能退回城市和關隘,堅守待援。

華夏軍失敗,源於曲端指揮不當。曲端打了二十多年仗,大多數時間是和西夏軍馬打,最近幾年是和金國軍馬打。西夏人打仗,若是騎戰,往往以鐵鷂子先行衝陣。隻要扛住鐵鷂子的衝擊,基本上就立於不敗之地了。若是步戰,西夏人總是先派炮灰軍上陣,消耗宋軍弓矢,最後再出動重甲步兵,貼身肉搏,打垮鬥誌薄弱的宋軍。女真人打仗和西夏人相仿,騎戰就出動精銳衝陣,步戰也是讓炮灰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