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汴梁英雄會(1)(3 / 3)

另外的幾個大儒也加入了爭論。他們爭論了好一會兒,他們的學生方才聽明白,原來這幾位名滿天下的大儒一點也不反對嶽飛當皇帝,他們反對的是一些人當嶽飛的臣子。

儒家從來不在乎誰當皇帝。隻在乎皇帝重用哪些臣子。畢竟官位隻有那麼多,若是讓道家或墨家搶走了部分官職,儒生們就無法把持朝堂了。

所以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儒生們嘴裏說的都是聖賢章句,微言大義,肚子裏盤算的卻是利益。

竇雲從被程圭的這番話點醒,本想當場站出來,喝斥那些鄉老和商人,讓他們滾出會場,卻又被程圭攔住。

程圭搖動著白花花的腦袋,得意地說,“竇賢弟,今天可是新帝登基的日子,隻宜錦上添花,不宜動嘴爭吵啊。這些見利忘義的商人,還有那些膽小如鼠的鄉老,隻要我們站上了朝堂,將來有的是辦法整治他們。何必今日動刀動槍呢?你說是不?”

竇雲從拍了下額頭,“多謝程兄提醒。我險些鑄下大錯啊。”

嶽飛李八少黃縱三人坐在會場中央的主席台上,全都默不作聲,神情嚴肅。他們三個都知道,今天過後,中原將徹底擺脫趙宋統治的陰影,變成一個全新的天下。可是他們真的有把握把天下治理得比趙宋更好嗎?

黃縱是擔心。黃縱總感覺這種舉手表決有點兒戲。李八少是激動。這種商人式或海盜式的表決手法,看似兒戲,其實比幾個儒生閉門造車搞出的神聖登基大典更合理。嶽飛則是無奈。他的後裔子孫嶽效飛對帝製深惡痛絕,認為曆代皇帝都是一群強盜惡棍,應該統統下地獄。但宋朝不是民國,宋朝也無法走民國的那條路。如果真要按民國那套來,宋朝絕對會天下大亂。

嶽飛是個務實的人。起兵抗金之所以能成功,隻是因為順了中原百姓抗金的大勢。如今中原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領頭人,他也隻有站出來,充當這個領頭人。

雖不認為自己會成為讓後世子孫滿意的君主,但他畢竟知道曆史的發展大勢,他可以慢慢地改變天下人心,讓曆史向著更文明的方向走,而不是走朱元璋那條向殘暴的遊牧政權學習的路線。

隨著大相國寺的報時鍾聲響起,黃縱再次站了起來。他抬頭看了一下天上的太陽,“晴空萬裏,天清氣爽,連天公都在等著我們選出新天子啊。”

他首先把目光轉向儒生們會聚的那一塊。“各位孔孟子弟準備好了嗎?你們同意讓嶽帥擔當新的中原之主嗎?”

一群大儒和幾百子弟齊刷刷地舉起了手。程圭楊方竇雲從更是異口同聲地說,“嶽帥神勇天縱,麵如朝日,正是真命天子的命格。”

黃縱微微一笑,正準備轉頭去問各地州縣長官,大儒們的下一步精彩操作來了。

以三位大儒為首,數百儒生齊刷刷地朝著嶽飛下跪,屁股還撅得老高,一齊大聲喊道,“參見萬歲。”

偌大的會場登時靜了下來。其他代表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跪呢還是不跪呢?既然這些名滿天下的大儒都跪下了,咱們是不是也要跪下呢?雖然嶽帥一再說過,護民軍的轄區裏取消了跪禮,無論身份多懸殊,也要站著對話。但今天過後,嶽帥就不再是以前的嶽帥了。他是一言九鼎的天子了。難道還會允許咱們站著說話嗎?

麵對儒生們的這波騷操作,黃縱有點尷尬地站在那裏,倒是不知道該說什麼話了。

嶽飛皺了一下眉頭,站起身來,先衝整個會場抱拳行禮,然後對著惟一認識的大儒程圭說道,“程老先生,請你們站起來說話。護民軍轄區無跪禮,你們難道不知道嗎?”

程圭之所以敢麵斥楊方和竇雲從,正因為他是辛讚的師傅。雖然隻是在辛讚幼年給辛讚開了蒙。辛讚是師長,但在護民軍中的威望極高。正因為有了一個好徒弟,程圭才不把楊方和竇雲從放在眼裏。

程圭來到汴梁時,已經在辛讚的引薦下,與嶽飛見過麵了。

程圭此時拿出了老儒的鐵骨,他依然跪在地上,然後大聲說道,“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現在嶽帥已貴為天子,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就不能目無君上,狂悖無禮。臣子麵見君上,當然要下跪。”

黃縱笑道,“趙宋官家也是和宰執們坐而論道,不需要下跪的。難道你們認為嶽帥比趙宋官家還野蠻嗎?”

程圭抬起頭來,用手指著黃縱,厲聲喝道,“黃大人怎麼還稱官家為嶽帥?你身為宰執,應該以身作則,首先下跪以賀官家登基呀。此為大不敬。”

嶽飛見程圭越來越入戲,當即變了臉色,“程老先生,若是當真尊重我,就應該聽我的命令,全部站起來說話。”

程圭連忙說道,“老儒豈敢不遵聖上之命?”

一群儒生全部站了起來。

嶽飛的臉色好看了一點。他用手指了另外的代表,然後笑著說道,“程老先生,你們隻能代表你們儒生的意見。其他的代表還沒有舉手表決,還是先不要急著喊我為聖上為好。”

程圭瞪著眼睛,掃視著其他的代表,大聲說道,“誰敢不舉手,我程圭就和他拚了。”

牛皋在那邊實在憋不住笑,他看著身邊的辛讚說,“辛讚老哥,這真的是你師傅嗎?”

辛讚羞得抬不起頭,隻能壓低聲音說,“隻是我的蒙學師傅。本來有一二十年沒來往了。自從我加入護民軍,他才重新派長子來到軍中,和我重續了師徒譜係。”

牛皋說,“這是一位奇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