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汴梁英雄會(1)(1 / 3)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作為英雄會主會場的大相國寺內人山人海,幾乎沒有落腳之地。

來參加英雄會的就有數千人,再加上愛看熱鬧的汴梁市民,至少也有十萬人。大相國寺雖大,一下子接納那麼多人,倒也有點捉襟見肘。

幸虧智源方丈極為果斷,他在估計了一下人數之後,在開會的前一天雇請民夫拆了大相國寺前院的圍牆,這樣就把會場無限擴大。

作了這樣的好事是一定要留名的。智源方丈請了幾個相熟的文人,在各家報紙上大吹特吹智源方丈的“眾生平等,一視同仁。凡有心觀摩英雄會的汴梁市民,都可以前往現場觀看。

有一大半的人以為英雄會就是比武功,決出誰是天下第一高手呢。

有幾家糊塗的賭館還為此開了盤口,賭這次的英雄會,到底是嶽飛摘下天下第一高手的桂冠,還是楊再興或高寵橫掃群雄。

等到大會開幕,他們才發現自己搞錯了。原來這次不比拳腳,比的是口才。針對大會設置的三個議題,所有人都可以上台發表自己的意見。

鬧得一些下注者鬧到賭館,要求賭館一賠二。賭館當然不幹,很多人吵了起來。巡街的陳黑戶和聶萬金以為有人故意鬧事,就把這些人全部暫時抓了起來。

所有人都預料英雄會肯定會極其混亂,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屆英雄會倒是不怎麼混亂。第一是因為英雄會在開始討論之前,先進行了兩例極為殘酷的淩遲之刑。

第一例淩遲施在郭京身上。這位號稱普慶真人的郭京,乃是靖康之恥的最大推手。

第二例淩遲施在玉清子身上。沒有這位暗下毒手,弄瞎了宋徽宗哥哥的眼睛,輕佻的宋徽宗根本就坐不了皇帝。

在大相國寺的會場內,嶽飛親自宣布了對這兩個妖道的淩遲之刑。施刑的地點當然不在大相國寺內,這是佛門淨地,不宜沾染血腥。

劊子手把這兩個妖道綁到離大相國寺隻有二裏遠的空曠菜地上,一刀一刀地剮他們的肉。兩個妖道聲嘶力竭的叫喊,能夠清晰地傳到大相國寺內。

劊子手特意用很慢的刀法,剮了一整天,等到會場裏傳來結束的鍾聲,才用刀子刺進他們的胸口,讓兩個妖道徹底斷氣。

聽著兩個妖道一聲接一聲的慘叫,參加英雄會的一些人臉色超難看。這些人多是各地大儒,或存心抱著搗亂心思過來的各方勢力。

大儒們大多提早來到汴梁,他們領著各自的門生,今天在這家酒樓聚會談心,明天在那家酒樓飲詩做賦,看似超然於物外,實際上談論的卻都是如何給嶽飛下絆子。

這些大儒也都是人精。他們來汴梁的路上,細細打聽了護民軍的軍政,從中得出一個結論,嶽飛此人,對敵人特別狠。但對自己人,完全是項羽再生,充滿婦人之仁。

於是他們就準備在會場上大鬧特鬧,不但要讓嶽飛重立儒門的超然地位,還要讓讀書人的地位再提高一點。

在他們看來,如今的護民軍轄區讀書人太沒有尊嚴了,根本沒有軍人受尊重。任何一個平頭百姓,都敢毫不退縮地和中過進士的貴人爭吵論理。

這樣下去,國將不國。

這些大儒和他們的前輩一樣,沒有半點保密意識。他們自認為包下整個酒樓,就不會有人外傳他們的談話內容,卻不知他們這些人是暗情司的重點監控對象。

嶽飛黃縱李八少早就做過估算,英雄會上,真正搗亂的絕對就是這些自稱大儒的讀書人。武將代表和商人代表還有農民代表絕對不會搗亂,因為他們是護民軍新政下的最大受益者。

在護民軍的轄區裏,惟一受損的就是讀書人。當然了,所謂的受損也隻是剝奪了趙宋官家加給讀書人的特權而已。

這些大儒雖然冬烘迂腐,卻也不能拿刀子對付他們。畢竟他們一沒投敵二沒賣國,隻是思想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對付他們,隻需要讓他們學會好好說理,就事論事,不能胡亂攀扯攻擊就行。

在大相國寺外施行酷刑,正是李八少想出的一個損招。李八少笑著說,“如果這些大儒真有殉道的勇氣,他們就不會產生畏懼之心。如果他們產生了畏懼之心,就說明他們沒有殉道的勇氣。沒有他們搗亂,英雄大會應該可以討論出一個相對完美的結果。”

不管是相對務實的儒教,還是西方的狂熱宗教,真正有勇氣殉道的,都隻占總人數的極小一部分。殉道者之所以被稱為聖徒,正因為人是好生惡死的動物。

來參加汴梁英雄會的大儒雖然有七八十人,但沒有一個屬於殉道者行列。麵對大相國寺外隱約傳來的慘叫,這些在大會召開的前一晚上還摩拳擦掌的大儒們頓時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軟下來了。因為自視身份,大儒及門生們坐在一處。

聽到郭京玉清子的慘叫,有幾個膽小的大儒連說話的勇氣都沒有了,一整天就緊閉著嘴巴。至於其他的大儒也是麵麵相覷,互相使眼色,或者壓低聲音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嶽飛這個泥腿子看來是想對我們動刀子。我們不要觸怒他。以後機會多得是。”

第一天的大會議題是討論中原歸誰統治和應該怎麼樣統治?

這就是要決定中原之主了。秦檜雖然收買了幾個大儒,讓他們在會場上堅持趙宋正朔。但秦檜忘了最重要的一點,能被收買的大儒就不是能夠殺身成仁的大儒。

會場之上,黃縱第一個站起來發言。“這個問題其實根本用不著討論,若是按照前朝慣例,自然是誰打天下誰就坐天下。靖康恥發生之後,在應天府登基的康王轉進金陵,直接把中原大地放棄,把數千萬中原父老拋給了金兵的馬刀。大家可以摸著良心想一想,若不是嶽帥在應天府起兵,如今的中原大地會是何等景象?會是腥膻滿地,會是血流成河,會是白骨成山。整個中原是嶽帥領著護民軍打下來的,守下來的,自然中原之主也要由嶽帥來做。大家有意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