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有孕在身,不能同房。所以這些侍女很希望到了夜間,李孝娥會喊一個或兩個侍女侍寢。
可惜她們注定要失望了。李孝娥不止一次的向嶽飛提過這種要求。嶽飛總是搖頭拒絕。
嶽飛說,“我不是牲口。”
李孝娥也曾不止一次地勸嶽飛納了冉青。李孝娥說,“冉青妹子非你不嫁。你不娶她,就是害她一輩子。再說依你現在的身份,若是連個侍妾都沒有,反而遭人閑話。”
嶽飛笑道,“看你說的,不娶侍妾難道還成了罪過不成?”
李孝娥正色說道,“別人自然不會說你,但他們會說我是妒婦。”
可是不管李孝娥如何解勸,嶽飛就是不同意納妾。冉青如今住在應天府,充當徐慶副手。李孝娥幾番請她來汴梁,她都沒同意。想必也是抱著眼不見心不煩的想法。
後來嶽飛經不住李孝娥的一再求情,就許下諾言,“何時收複燕雲,一統天下,就可以納一個妾。在此之前,就不要再提那種納妾的事了。”
李孝娥還能說什麼呢。她隻能盼望嶽飛能夠在十年內一統天下。要不然,冉青妹子就老了。
晚上一家人在廳堂吃飯時,嶽飛提到劉義芸遺孤的事。嶽母和牛老夫人聽到最後都落淚了。嶽母慨然說道,“五郎,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既然那兩個小孩子那麼可憐,就把他們領進咱家嘛。我和你大姐一人照看一個,不是正好。以咱家的身份,也不致於辱沒那個名叫劉義芸的好漢吧?”
嶽飛和李孝娥尚未說話,牛皋母子二人幾乎同時說話,“不妥!”
“為何不妥?”嶽母疑惑地問。
牛老夫人看了看李孝娥的肚子,笑著說,“過幾個月,你就有親孫子要照顧啦。”
嶽母還是不明白,“家裏那麼多侍女丫環,照顧兩個已經斷奶的孩子不成問題。”
牛皋見嶽母還是不明白,當即正色說道,“幹娘,我媽的意思不是這個。我媽的意思是,這兩個孩子若是在嶽家長大,就算是嶽家的兒郎啦。那麼長大之後呢?他們能夠繼承嶽家的家業嗎?”
嶽母聽到這裏,頓時明白了牛皋母子的意思。若嶽家隻是大富人家,收養兩個孩子就不成什麼問題。可是如今不管嶽母承不承認,中原作主的人就是嶽飛。嶽飛已經一子一女,眼看又要添第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將來都有可能是嶽飛潛在的繼承人。如果把劉家的兩個遺孤養在家中,那麼就有五個潛在的繼承人了。
嶽母自嘲地笑了笑,“唉,咱們以前常說大富大貴的人家心眼多。如今咱們才過上好日子,也開始深謀遠慮了。算了,你們說得對。我這次又險些好心做壞事。”
牛老夫人在旁邊解勸,“你也聽過三國誌平話。劉玄德那麼仁義的一個人,最後還是負了義子劉封。人啊,都是有私心的。毫無私心的聖人,幾千年也沒出一個。”
嶽飛認為牛老夫人說得對。世間哪有聖人,都是為利益奔波罷了。就連嶽飛自己,他之所以在應天起兵,不遵南朝號令,一半是為了中原百姓,但另一半,則是不願意再把自己的命運交到那個懦如女人的康王手裏。他既想收回燕雲,直搗黃龍,也想自家安然到老,壽終正寢。
李孝娥見嶽母有點沉悶,連忙笑著說道,“其實我倒有一個很好的人選。若是把劉家遺孤送給她收養,我想劉義芸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這個人就是李清照姐姐。自從我和花如玉姐姐懷了孩子,這幾個月李清照姐姐總是在我們麵前念叨著想收養一個小孩。”
眾人聽到這裏,頓時全都眼前一亮。
如果李清照真願意收養劉家遺孤的話,那是再好不過了。她是天下有名的大才女,出身高貴。如今又是應天女學的校長。無論從哪個方麵看,劉家遺孤托付到李清照膝下,就算不是高攀,也至少不辱沒。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去年八月,已和趙明誠正式和離。如今李清照四十多歲,膝下無子,隻有一個名為侍女實則是養女的小青。劉家遺孤讓她收養,那是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