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性格力量決定人生成敗(1)(1 / 2)

走進自己的心靈

每個人都想成功。每個人都想擁有更好的性格或者個性。可事實是有人成功,也總是有人失敗;有人能從失敗中崛起,最終走向成功,有人卻自成功中墮落,深陷失敗深淵;有人擁有近乎完美的性格,有人卻孤僻、暴躁、自卑、懶惰、怯懦抑或貪婪等等,缺陷重重。

親愛的朋友,看看我們身邊的芸芸眾生,是否每天都在上演著成功或失敗的人間悲喜劇呢?而所有的成功或失敗,機遇固然重要,可根源卻是在我們自身——我們的心靈,或者說是性格。

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說過:“人的心靈是一座幽暗的森林。”幽暗的森林包羅萬象,深不可測,像迷宮又像深淵,令人難以看到其真麵目。可是我們又必須走進自己的心靈,去認識自己。想想看,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做好自己,做個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事業上都成功的自己,可是如果我們不認識自己,又如何去做好自己呢?我們都想、都要繼續向前走,但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又怎麼知道前方在哪裏?

我們每個人都會成功,但是在發掘自己巨大潛力的前提下,你可能會具有巨大成功而又快樂的一生;你也可能在苟延殘喘、無所事事地捱過每一天;你可能正在不適合的工作上死撐;你也可能正在和一個不適合的愛人每天都吵得不可開交;你可能沒有朋友知己,表麵雖然活得不亦樂乎,實際內心不得不承受著孤獨與寂寞;你也可能正在錯誤地管理著你的下屬,泯滅他們的個性與生產力……一生就這樣胡亂地過去,這是天底下最可惜的浪費!

日本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青年在不能確認自己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活動和實踐,隻能是一種逃避和消遣。從這個意義上說,青年必須首先從正視和分析此時此地的我開始。”所謂“確認自己”,就是走進自己的心靈深處,剖析自己的性格,找出長處與缺陷。

青年人開始走向獨立生活,自我意識大大地增強了,但常常表現出某些偏見。我們平時經常聽人說:“我對自己最清楚!”

“難道我對自己還不了解嗎?”

其實,講這些話的人中間某些人對自己並未真正地了解,對自己的性格、才貌、學識、成績、貢獻以及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等等,要麼估計得過高,要麼估計得過低。對自己估計過高的人,往往自尊心過強,懂得自尊本來是一種可貴的性格品質,它能激發人的進取精神,自覺維護應有的榮譽和人格。但是,自尊心太強,則會有害身心健康。這種人往往以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總是看不起別人,目中無人,以為自己處處比別人強,一旦別人超過自己就不高興,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別人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感到不快,因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易出現心情沮喪、牢騷滿腹而導致身心疾病。試問如果他不能走進自己的心靈,找出這自尊自大的性格症結,近而克服之,又怎麼會嚐得到幸福的滋味和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