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神之將死(2 / 2)

“為什麼要讓我看到這些?”林軒喃喃地問。

這就是地球的真相,看到這些之後,紅塵俗世中的任何新鮮事都提不起他的注意力來了,因為他已經見識到了世間最神秘複雜的東西。如果他稍微有點俗心的話,就會慨歎沒有帶著攝像機進來,把這種世人想象不到的奇景攝錄下來。

“我不知道,雖然我不認為你是最好的傳承者,但你在恰當的時間闖了進來,這就是上天的啟迪,隻能傳承給你。我就要熄滅了,我的壽命就要結束了,再找不到傳人,這點火頭怎麼傳承下去?”那聲音說。

林軒環顧四周,不禁眼花繚亂,不知道先從哪個山丘看起。

杜甫的名詩《望嶽》中有“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句子,極言身在高處、俯瞰大地的舒暢快意,但那是在地球表麵來看,此刻林軒身在地核,又該怎樣判斷哪座山丘更高大、曆史更悠久、價值更深重呢?

“記住,一切看似大自然無心經營的規律,恰恰是刻意經營的結果。一切平安穩定向前發展的係列,一定是被歸納、梳理、調度、執行過的,否則這個世界就像遠古神話中大禹治水之前那樣,水脈橫流,淹沒大地,民不聊生,倒懸水火。我們的存在,就是默默地站在背後維係著世界的安寧。”那聲音繼續補充。

“記得佛教中對於‘天龍八部’的定義嗎?”那聲音問。

林軒微微點頭,他係統地熟讀了中國的古籍與佛經,當然知道“天龍八部”是指天眾、 龍眾、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

聯係那聲音說過的話,林軒知道,對方提及“天龍八部”,一定是要說“天神的死亡”這一節。

天眾即指天神,又稱提婆族。佛教眾神中,天神地位並非至高無上的,隻不過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時有五種症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或者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

如果那燈火說自己不久即將死亡的話,其最終表現出來的,正是以上羅列的種種不祥之兆。

“正因為修行,使我已經感知了自己的死期,並且一步步眼睜睜看著自己走向死亡,真是一件可怕又可悲的事。”那聲音繼續說,“你來,我走,走也走得放心了。”

林軒一急,因為他心中還有很多難了的煩心事,不可以就這樣永遠留在地球核心之中。就算是那些一門心思覬覦著地球軸心的探險家,也不會一輩子堅守在情形詭異的地核中,甚至泯滅了肉身成佛,永遠斬斷情絲。

他做不到,他真的做不到。

他佩服燃燈古佛的犧牲精神,但他心中過不了“情”字這個坎,對堂娜念念不忘。六根不淨,放不下種種煩惱、誘惑和私情,是永遠不可能丟棄小我、成就大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