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行了半小時後,他發現了更奇怪的一件事,身體上所有的痛楚全都消失了。現在的他,身體健壯,氣息綿長,如同一個跑酷高手一樣在並不平坦的山脊上攀登跳躍,沒有絲毫困難。
“我好像變了個人一樣,難道那鏡子具有治病功能,一進一出,就把我的絕症全都治愈了?那怎麼可能?那怎麼可能?”
困惑中,他放慢腳步,回頭向鏡子的方向望去,卻看到了更奇怪的一幕。
他當然知道鏡子是嵌在絕壁半腰的,所望的位置,也是一座巍峨大山的中間部分,但他沒料到,那大山上有一個絕對醒目、辨識度超高的獨特標誌,以至於他像所有的進藏旅行者那樣,一看到那標誌,就能脫口叫出那大山的名字。
“那是……沒錯,就是那座神山!但是,但是怎麼可能是那座山?我明明是在珠峰見到那大鷹,去的那深穀也肯定是在珠峰附近,怎麼可能出了鏡子後會到這裏來?兩地相距數百公裏,這根本不現實,也不可能實現……到底怎麼了?難道我還在夢中嗎?”他下意識地再次掐著大腿上的肉,劇痛令他瞬間清醒,確信眼前所見,便是千真萬確的現實。
陽光之下,那座山的峰頂垂下一條巨大的冰槽,如同從天而降的一把雪亮長劍,冰槽與山腰處一條橫向的白色岩層恰好構成了一個很形象的佛教萬字格。
那是神山岡仁波齊峰的標誌,它的外形似一座金字塔,而藏民們稱它為“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對稱。
那個萬字格標誌,是佛教中精神力量的象征,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
萬隆寶師不會認錯,因為普天之下隻有一座帶著天生萬字格標誌的神山。
讓他困惑不解的是:“我明明身在數百公裏外的珠峰,怎麼轉瞬之間到了岡仁波齊峰下?這是穿越時空的一次旅行嗎?還是仙人掌心裏的‘畫地為牢、指尖沙漏’?”
他停了一陣,無法找到答案,隻能緩步下山。
四十八小時內,他確信自己的身體已經毫無問題,便啟程南下,由尼泊爾的加德滿都直飛香港,馬不停蹄地跑了港島最先進、最具權威性的四家大醫院,反複做了全身檢查,獲得了四份大同小異的體檢報告。
那些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他的身體完全康複,肢體、肌肉、髒器與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相近。
他在極度興奮下,請幾位朋友搭橋,會晤了香港最著名的一位作家。
那位作家寫過十幾部風靡全球、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其中一部講到了一個落魄武士與一隻遠古神雕的故事。在那本書裏,神雕是武士的半師半友,醫治他身體與心靈的雙重創傷,陪著武士闖蕩江湖,最終讓他成為南宋晚期最著名的“神雕大俠”。
萬隆寶師會晤那大作家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請教對方——“那神雕是否真的存在?您這部小說的靈感從何而來?”
他能康複,全都仰仗那大鷹的牽引。
世間有這樣的大鷹,就一定會有大作家筆下所寫的“神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