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掘藏師的困惑(2 / 2)

同樣的事,連續重複了三次,枯葉撒了兩人滿頭滿臉。

“上師召喚咱們了。”多吉措姆說。

他頭前帶路,引領著林軒,沿一條小道傾斜向下,曲折行進了百十米,在一大片瑪尼石壘成的石陣前麵止步。

“就是這裏,但瑪尼石陣勢相當複雜,我們無法進去,一進去就會被困住。”他說。

組成石陣的瑪尼石大小不等,最大的如磨盤,最小的如算盤珠,總共堆成了近百個瑪尼堆,高的近三米,矮的隻及林軒的腰帶。

瑪尼石是藏族的傳統民間藝術,上麵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佛造像或者是各種吉祥圖案,是藏民們祛邪求福的寄托物之一。瑪尼石可組成為瑪尼堆或瑪尼牆,在藏區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

在阿裏地區,極物寺的瑪尼石是最出名的,數量極多,年代悠久,上麵繪製的圖案相當精美,並且被寺中的僧人完美保存下來,成為朝聖者留給阿裏地區的最虔誠印記。

“嘉斡上師就在裏麵吧?”林軒問。

多吉措姆點頭:“對,沒錯,他在瑪尼石陣的中央下陷部分,那裏有個小小的水窪,他就靠那個生存。”

林軒沒有猶豫,大步進陣。他看懂了,這個陣勢與中國古代兵法中的《八陣圖》近似,其布陣原理與破解之法大同小異。

“喂,小心啊!”多吉措姆在背後叫,但聲音相距甚遠,就像兩人站在兩個相鄰的山頭上喊山一樣。

林軒沒有回頭,而是一直向前。

《八陣圖》最早的來曆可以追溯至三皇五帝時期,成名於三國時期的西蜀丞相諸葛亮之手。相傳,諸葛亮以亂石堆成石陣禦敵,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幾乎將東吳精兵全部困殺。

這種奇門陣法的可怕之處在於其複雜的變化,就算是天下最勤奮的將才,都無法窮其究竟。

在林軒眼中,腳下的每一塊瑪尼石都有妙用,而非簡簡單單的擺設,而石頭上的不同花紋,則代表了陣勢門戶的正確行進路線。

史上最完整的《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共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雲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布於後方,以為機動之用。

林軒要找的,就是嘉斡上師所代表的“中軍”,也就是驅動該奇門陣勢運轉的核心樞紐。

他繞過一塊繪製著猙獰虎頭的巨型瑪尼石,便聽到了緩慢的滴水聲。

再向前,由兩塊形如蒼鷹展翅的瑪尼石中間穿過,他就看到了背靠巨石坐著的嘉斡上師。那塊石頭上畫著一大片白雲,雲中隱約可見一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此刻,嘉斡上師赤著腳,腳伸進一個淺淺的水窪裏,裏麵的水正好能沒到他的腳踝。水來自他頭頂的岩石,應該是山石縫隙裏滲出的泉水。極物寺地勢極高,這裏能出現泉水殊為不易,所以,那隻能是“滴水”,連涓流都無法形成。

水很清,水窪底部畫著的大團盤蛇清晰可見。

“上師。”林軒站定,先躬身行禮。

他看到石頭上的白雲時,腦中浮出的首先是“珠峰旗雲”四個字。旗雲,顧名思義,雲狀如旗,並且全世界隻有在珠穆朗瑪峰上空,才有這樣形狀奇特的雲朵。

嘉斡上師半閉著眼,仿佛睡著了一樣,並未對林軒有任何回應。

林軒想了想,走到水窪邊上去。裏麵的水沿著角落裏的小溝向下淌,形成了典型的“活水”。按照藏傳佛教的說法,活水能夠洗滌人體表麵的汙垢,更能清除人體內部的“惡”的思想,使人擺脫無知的困境。

“上師,您叫我來,是有話跟我說嗎?”林軒問。

嘉斡上師呻吟了一聲,慢慢地睜開眼。他身上的僧袍褪色嚴重,很多地方已經被磨成了絲網狀,似乎輕輕一扯,就要分崩離析開去。

“上師,我是林軒。”林軒俯身下去,看清嘉斡上師那張半老半少的臉。他能想象到,僧袍下麵覆蓋著的軀體,也同樣是半邊衰老半邊嫩弱的,仿佛一棵枯死的大樹空幹中又生出了一株嫩芽似的。嫩芽是老樹的新生,而老樹是嫩芽的根基。